□□□瀣露,散作辘轳春。
瓮低宁忧□,□□不厌贫。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隐匿于山间的天然奇景——乌石醴泉。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将泉水从石门中流出的景象展现出来,仿佛那泉水自天地间的一窍中涌出,纯净而清澈,如同先天之水,滋养着周围的生灵。
“一窍先天水,混然出石门。”开篇即点明了泉水的源头与自然之美的核心,一窍之水,纯净无瑕,从石门中奔涌而出,展现出一种原始而纯粹的生命力。
接着,“□□□瀣露,散作辘轳春。”这里使用了省略号,可能是诗人在表达泉水在阳光下蒸发,化为露珠,如同春天的辘轳般洒落,滋润万物,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
“瓮低宁忧□,□□不厌贫。”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泉水的赞美之情。即使在简陋的环境中,泉水也依然保持其清冽甘甜,不因环境的贫瘠而改变其本质,展现了泉水的坚韧与无私。
最后,“我□犹可漉,不负旧时巾。”这里的“□”可能是诗人的名字或某种标记,但在此处并不重要。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愿意像泉水一样,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保持初心,不辜负曾经的承诺和努力,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乌石醴泉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蕴含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南山何峨峨,群峰秀色聚。
朝晖与夕霭,无□□去住。
徘徊九折险,萦曲一川注。
悬崖置屋少,□穴亦可度。
苍然老楠木,几阅风霜斁。
孙枝长□许,老干未肯仆。
昔年重九日,来者必三顾。
题诗刻峭壁,皆欲寄□□。
念我独何人,今日追故步。
凌晨出南门,风雨怯行路。
不惮登涉难,恐失此日故。
造物亦随人,晴明送日暮。
徐行两柏间,杯盘共草具。
宾僚不鄙我,笑语露情愫。
他时傥再来,莫指桃源误。
伯也今代豪,嗜诗如嗜酒。
赋多转遒劲,语老愈深厚。
尘言删不存,妙句元自有。
白华忽补亡,关睢不为首。
埙篪起兄弟,珠玉到朋友。
吟咏九日菊,沉酣八月酎。
搜剔发清新,联翩杂奇丑。
详味吁谟章,用意过杨柳。
但使身愈穷,未信名可朽。
不知造物意,令作清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