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魏元明四月菊》
《和魏元明四月菊》全文
宋 / 黄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鹈鴂才鸣歇众芳,忽看佳菊变秋光

江头雨涨梅同熟,陇上风清麦正黄。

莫待重阳拚一醉,不愁长夏自微凉。

篱根休遣儿曹见,又说梨花寿觞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长夏(cháng xià)的意思:指夏季长时间,也指盛夏时节。

风清(fēng qīng)的意思:形容风景明亮清爽,没有杂物。

江头(jiāng tóu)的意思:指人的头部,比喻人的智力、才华或者能力。

篱根(lí gēn)的意思:比喻根基浅薄,不稳固。

梨花(lí huā)的意思:梨花是指梨树开花的景象,也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

陇上(lǒng shàng)的意思:指陇西地区,也可指陇西地区的人民。

秋光(qiū guāng)的意思:秋天的阳光。形容秋天的景色明亮而温暖。

上风(shàng fēng)的意思:占据优势,处于有利地位

寿觞(shòu shāng)的意思:指庆祝生日或其它重要场合喜庆的酒宴。

鹈鴂(tí guī)的意思:指人或事物美丽而出众。

休遣(xiū qiǎn)的意思:指放松身心,消除压力,享受闲暇时光。

重阳(chóng yáng)的意思:重阳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也称为重阳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寓意祈求健康长寿。

众芳(zhòng fāng)的意思:指众多的芳香之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从春末至初秋的自然变迁与诗人对时令更替的感慨。首句“鹈鴂才鸣歇众芳”以鹈鴂的啼鸣象征着春天的结束,百花凋零,接着“忽看佳菊变秋光”则转而描绘菊花在秋天绽放,为季节的转换增添了新的色彩。诗人通过“江头雨涨梅同熟,陇上风清麦正黄”这两句,细腻地展现了江南水乡与北方田野的不同景象,梅熟与麦黄分别代表了雨水充沛与土地肥沃的丰收景象。

“莫待重阳拚一醉,不愁长夏自微凉”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也应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凉,不必等到重阳节才去尽情欢饮。最后,“篱根休遣儿曹见,又说梨花捧寿觞”则以儿童的视角,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秋季,梨花盛开,预祝老人长寿,充满了温馨的家庭氛围和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四季更迭的自然之美,还蕴含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家庭幸福与长寿的美好祝愿。

作者介绍
黄干

黄干
朝代:宋

(1152—1221)宋福州闽县人,字直卿,号勉斋。黄瑀子。少从朱熹学,熹以女妻之。及熹病重,以所著书授干,托传其学。以荫补官,历知新淦县、汉阳军、安庆府等,多有惠政。曾讲学于白鹿洞书院。后召为大理丞,不拜,归里授徒讲学以终。卒谥文肃。有《勉斋集》。
猜你喜欢

郊庙歌辞.后唐宗庙乐舞辞.武成舞

艰难王业,返正皇唐。先天在造,却日重光。

汉绍世祖,夏资少康。功成德茂,率祀无疆。

(0)

杭州北郭戴氏荷池送侯愉

秋近万物肃,况当临水时。

折花赠归客,离绪断荷丝。

谁谓江国永,故人感在兹。

道存过北郭,情极望东菑。

乔木故园意,鸣蝉穷巷悲。

扁舟竟何待,中路每迟迟。

(0)

感事

浊河从北下,清洛向东流。

清浊皆如此,何人不白头。

(0)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

洛城春禊,元巳芳年。季伦园里,逸少亭前。

曲中举白,谈际生玄。陆离轩盖,凄清管弦。

萍疏波荡,柳弱风牵。未淹欢趣,林溪夕烟。

(0)

同观陈十六史兴碑

荆衡气偏秀,江汉流不歇。

此地多精灵,有时生才杰。

伊人今独步,逸思能间发。

永怀掩风骚,千载常矻矻。

新碑亦崔嵬,佳句悬日月。

则是刊石经,终然继梼杌。

我来观雅制,慷慨变毛发。

季主尽荒淫,前王徒贻厥。

东周既削弱,两汉更沦没。

西晋何披猖,五胡相唐突。

作歌乃彰善,比物仍恶讦。

感叹将谓谁,对之空咄咄。

(0)

留上李右相

风俗登淳古,君臣挹大庭。

深沈谋九德,密勿契千龄。

独立调元气,清心豁窅冥。

本枝连帝系,长策冠生灵。

傅说明殷道,萧何律汉刑。

钧衡持国柄,柱石总朝经。

隐轸江山藻,氛氲鼎鼐铭。

兴中皆白雪,身外即丹青。

江海呼穷鸟,诗书问聚萤。

吹嘘成羽翼,提握动芳馨。

倚伏悲还笑,栖迟醉复醒。

恩荣初就列,含育忝宵形。

有窃丘山惠,无时枕席宁。

壮心瞻落景,生事感浮萍。

莫以才难用,终期善易听。

未为门下客,徒谢少微星。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陶安 孙觌 释绍昙 耶律铸 姜特立 郑真 王渐逵 曾丰 石宝 王圭 徐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