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通过描绘古松与怪石的形象,隐喻了宇宙万物的本源与自我认知的深刻哲理。
“古松怪石,全体是我。” 开篇即以古松和怪石作为象征,古松代表了长久、坚韧的生命力,而怪石则以其独特的形态,暗示着自然界的多样性与不拘一格的美。这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暗示着宇宙间的一切都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这里的“全体是我”,并非指个人的自我,而是强调了个体与整体、自我与宇宙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了禅宗中“万法归一”的思想。
“若谓一如,莫教话堕。” 这句话进一步深化了前文的哲思。如果有人认为万物归于同一,那么就不要让这种理解陷入僵化的概念之中。禅宗强调的是超越语言、概念的直接体验,即“话堕”意味着陷入文字的束缚,失去了对事物本质的直观感知。因此,这句话鼓励人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要警惕被语言和概念所局限,而应寻求更深层次的领悟和体验。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形象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个体与宇宙、自我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超越表面的言语和概念,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体验。它不仅展现了禅宗哲学的精髓,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与宇宙的深刻洞察和独特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去年十一月十二日致宏如秦州仆饯之馀口复到生口作别明年六月十二日仆自竹山避地溯流上馀口道由生口复经分手之地感时书事奉寄致宏时建炎四年也
忆昔游河梁,对床三夜语。
平生慷慨心,远别颜亦苦。
朔风黄叶深,尚记驱车去。
君行已映林,我首犹屡顾。
重经分手地,物色宛如许。
怀人感河山,抚节惊寒暑。
别来世事多,琐细不足数。
惟有绿林徒,跳梁犹若故。
汉南十二州,一半为盗据。
向之西来师,猛鸷类熊虎。
从以万马群,旌旃蔽村坞。
惟知口打贼,未辨狸搏鼠。
徵求徒浚民,万分一无补。
空令贫者毙,复使富室窭。
去年粟如金,艰食古未睹。
今春濒汉州,秋种不入土。
如何十万师,不办一朝贮。
传闻许汝郊,平民尽俘掳。
秋高马首南,跬足仰谁禦。
栖山无定居,处邑复多惧。
无资忧殍踣,有粟畏攘取。
怀安昔所戒,随众谋远举。
第恐向他州,未保终安堵。
悠悠四海间,托身定何所。
忧来如鼎燋,意乱若棼缕。
君家聚族多,巢幕多风雨。
胡为事远游,遄归莫容与。
《去年十一月十二日致宏如秦州仆饯之馀口复到生口作别明年六月十二日仆自竹山避地溯流上馀口道由生口复经分手之地感时书事奉寄致宏时建炎四年也》【宋·张嵲】忆昔游河梁,对床三夜语。平生慷慨心,远别颜亦苦。朔风黄叶深,尚记驱车去。君行已映林,我首犹屡顾。重经分手地,物色宛如许。怀人感河山,抚节惊寒暑。别来世事多,琐细不足数。惟有绿林徒,跳梁犹若故。汉南十二州,一半为盗据。向之西来师,猛鸷类熊虎。从以万马群,旌旃蔽村坞。惟知口打贼,未辨狸搏鼠。徵求徒浚民,万分一无补。空令贫者毙,复使富室窭。去年粟如金,艰食古未睹。今春濒汉州,秋种不入土。如何十万师,不办一朝贮。传闻许汝郊,平民尽俘掳。秋高马首南,跬足仰谁禦。栖山无定居,处邑复多惧。无资忧殍踣,有粟畏攘取。怀安昔所戒,随众谋远举。第恐向他州,未保终安堵。悠悠四海间,托身定何所。忧来如鼎燋,意乱若棼缕。君家聚族多,巢幕多风雨。胡为事远游,遄归莫容与。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6167c71a8ace270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