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释
- 乞儿:乞丐。
大通年:指时运好、生活富足的年份。
三十三人:形容人数众多,不一定确指。
碗杖全:指生活必需品齐全,碗代表饮食,杖可能代指其他生活用具或辅助行走的工具。
薛庶:人名,可能指代某一类人或特指某历史人物,这里象征性地表示某人。
准前:照旧,和以前一样。
骑瘦马:骑着一匹瘦弱的马,可能象征生活境况不佳但仍坚持。
范酂:人名,同上,可能指另一个代表性人物。
依旧:仍然,和以往一样。
盖番毡:覆盖着外族的毛毡,番毡通常指边疆或外国的毛织品,这里可能象征生活简朴或有异域风情。
- 翻译
- 即便是乞丐也有大通之年,三十三个人的饭碗和拐杖都齐全。
薛庶照旧骑着瘦弱的马,范酂依然盖着外国的毛毡。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乞丐的景象,通过对比和细节刻画出人物的贫困与坚持。开篇“乞儿还有大通年”表明乞丐仍有度日的能力,“三十三人碗杖全”则展示了一种残酷现实,即这些乞丐都在为了生活而努力,且数量固定,不增不减。
接着“薛庶准前骑瘦马”中,薛庶可能是某个乞丐的名字,或许只是一个普通名词,此处用来代表一类人,他们骑着骨瘦如柴的马匹,显现出他们艰难的生存状态。"范酂依旧盖番毡"则描绘了另一个乞丐范酂,他仍然使用着粗糙的番毡来保暖,这也反映出了他们贫穷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乞丐们的刻画,展现了底层人民在社会边缘的艰难生存状况,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这些坚持生活的人们的同情与尊重。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候钱蜕堂
属闻旌节西南归,跨剑越栈窥峨眉。
便将峨眉软庐阜,孔明十倍于曹丕。
怀哉西南一万里,日者庸人扰之耳。
豁然天地复清明,断自葛韦遗俗起。
我寻竹岩踏雪来,好怀尽为江山开。
人物于人尤不恶,更于众角寻麟角。
戆庵约子与素斋赴二石丈江阁之集得颊字
半山蛇腹弯城颊,层云鸱尾翔山胁。
紫萸独自对黄花,采笔不须题落叶。
山容入秋太瘦生,倚筇欲赋登山行。
诸公谭玄若破敌,万籁为我俱销声。
俯瞰市人酣战蚁,喧寂两忘同一视。
悠然五字隐长城,万马循墙看披靡。
数峰薄暮方展眉,笑人买山后小支。
谁能料理身后计,更复愿为天下奇。
沧江潮晚鲸吞吐,白鸥群分复群聚。
出门一笑问浮图,风动琅珰半天语。
醒庵王大卿松柏屏障歌
青青岁寒之淡交,柏也揖逊苍髯梢。
凛姿古调瘠而实,昔未成才先莫逆。
执此能事柄者谁,弹压玉霄王紫微。
千古万古不可追,落子亦复四十围。
公乎多才亦多艺,小试演纶光帝制。
复将馀墨散馀春,烟云树石皆精神。
擎重雪枝寒不倚,霜干相周不相比。
山林豪逸并孤标,冠剑大臣横劲气。
想当欲画未画时,积思凝虑全天倪。
忽然直上盘云霓,不见笔墨之畛畦。
因依方寸亦磅礴,岂止一丘仍一壑。
良木非摧石不崩,于戏九原不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