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料(bù liào)的意思:出乎意料,没有预料到的事情
驰驱(chí qū)的意思:形容快速奔驰、迅速行动。
国都(guó dū)的意思:指国家的首都,也可用来形容某个地方繁华、繁荣的程度。
桓文(huán wén)的意思:指文辞华美、意义深远的文章或文字。
荆楚(jīng chǔ)的意思:指湖北和湖南两个省份,也用来表示楚地。
孔明(kǒng míng)的意思:指智慧超群的人,也可以表示聪明才智出众的人。
料敌(liào dí)的意思:研究、预测敌人的情况和行动。
破国(pò guó)的意思:指国家的破败和灭亡。
文服(wén fú)的意思:指以文化服饰来装饰自己,表示以文化修养来展示个人魅力。
一世(yī shì)的意思:一辈子;一生
- 翻译
- 桓文之威服荆楚之地
又何必去攻打那破败的国都
- 注释
- 桓文:指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和晋文公,他们以强大的军事实力威慑四方。
荆楚:古代中国南方地区,包括湖北、湖南等地。
破国都:形容国家衰败,都城残破不堪。
孔明:诸葛亮的别称,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料敌:预料敌人动向,有战略预见能力。
一世:一生,整个时代。
空驰驱:白白地奔忙,没有得到应有的成果。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读史六首》中的第四首,主要通过历史典故来表达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反思。诗中提到的“桓文服荆楚”指的是春秋时期齐桓公和晋文公的霸业,他们成功地征服了荆楚地区,显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政治手腕。然而,诗人接着指出,“安取破国都”,意在质疑这样的胜利是以牺牲国家根基为代价的,是否真正有益于长远。
接下来,诗人将这一评论引向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孔明不料敌”暗指诸葛亮在北伐中原时未能准确判断敌情,导致多次征战无果,一生的努力并未能实现统一的愿望。“一世空驰驱”则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一生辛劳却未能达成最终目标的惋惜,认为他的智谋并未完全转化为实际的胜利。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桓文与孔明的比较,寓言式地批评了过度依赖武力或智谋而忽视国家根本的战略思维,体现了苏辙对历史人物成败得失的独特见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胡经仲即事二首
世事凭谁论,羁怀只自谙。
风烟悲蜀魄,桑柘老吴蚕。
晚步惜残照,春衫怯晓岚。
日来鼙鼓近,牢落愈无堪。
和胡宗泽见寄
湖边策杖步新晴,陡觉胸襟万虑平。
老去不须防意马,静中已是息心兵。
閒来绿树阴中坐,懒去红尘闹里行。
赖与故人供一醉,不辜今夜月华明。
和李民载梅花二首
褐衣怀玉未全贫,况有梅花作好春。
丽句与花相映发,总输天上谪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