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史六首·其四》
《读史六首·其四》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虞]韵

桓文荆楚,安取破国都

孔明不料敌,一世驰驱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料(bù liào)的意思:出乎意料,没有预料到的事情

驰驱(chí qū)的意思:形容快速奔驰、迅速行动。

国都(guó dū)的意思:指国家的首都,也可用来形容某个地方繁华、繁荣的程度。

桓文(huán wén)的意思:指文辞华美、意义深远的文章或文字。

荆楚(jīng chǔ)的意思:指湖北和湖南两个省份,也用来表示楚地。

孔明(kǒng míng)的意思:指智慧超群的人,也可以表示聪明才智出众的人。

料敌(liào dí)的意思:研究、预测敌人的情况和行动。

破国(pò guó)的意思:指国家的破败和灭亡。

文服(wén fú)的意思:指以文化服饰来装饰自己,表示以文化修养来展示个人魅力。

一世(yī shì)的意思:一辈子;一生

翻译
桓文之威服荆楚之地
又何必去攻打那破败的国都
注释
桓文:指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和晋文公,他们以强大的军事实力威慑四方。
荆楚:古代中国南方地区,包括湖北、湖南等地。
破国都:形容国家衰败,都城残破不堪。
孔明:诸葛亮的别称,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料敌:预料敌人动向,有战略预见能力。
一世:一生,整个时代。
空驰驱:白白地奔忙,没有得到应有的成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读史六首》中的第四首,主要通过历史典故来表达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反思。诗中提到的“桓文服荆楚”指的是春秋时期齐桓公和晋文公的霸业,他们成功地征服了荆楚地区,显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政治手腕。然而,诗人接着指出,“安取破国都”,意在质疑这样的胜利是以牺牲国家根基为代价的,是否真正有益于长远。

接下来,诗人将这一评论引向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孔明不料敌”暗指诸葛亮在北伐中原时未能准确判断敌情,导致多次征战无果,一生的努力并未能实现统一的愿望。“一世空驰驱”则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一生辛劳却未能达成最终目标的惋惜,认为他的智谋并未完全转化为实际的胜利。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桓文与孔明的比较,寓言式地批评了过度依赖武力或智谋而忽视国家根本的战略思维,体现了苏辙对历史人物成败得失的独特见解。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和何倅与林大任韵二首

迟日郊原好,杖藜春色随。
此行端不恶,对酒醉何辞。
竹外名花发,檐间野鸟窥。
晚来登阁望,山水更幽奇。

(0)

和胡经仲即事二首

世事凭谁论,羁怀只自谙。
风烟悲蜀魄,桑柘老吴蚕。
晚步惜残照,春衫怯晓岚。
日来鼙鼓近,牢落愈无堪。

(0)

和胡宗泽见寄

湖边策杖步新晴,陡觉胸襟万虑平。
老去不须防意马,静中已是息心兵。
閒来绿树阴中坐,懒去红尘闹里行。
赖与故人供一醉,不辜今夜月华明。

(0)

和蒋宣卿韵

丐闲章上早知还,卓荦高风岂易攀。
阔步未归龙尾道,胜游先到虎丘山。
千寻古木轩窗外,一缕沉烟几席间。
况是登临有佳客,何妨终夕对孱颜。

(0)

和李民载梅花二首

褐衣怀玉未全贫,况有梅花作好春。
丽句与花相映发,总输天上谪仙人。

(0)

和鲁漕喜雨二首

冬暖曾无欲雪天,正忧饥馑在新年。
忽闻夜滴檐前雨,便觉春归郭外田。
千里已知俱乐只,一尊亦拟共陶然。
其如使者拘台制,不肯花间听管弦。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胡舜陟 窦庠 毛伯温 阎尔梅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曹端 陆树声 吕蒙正 辅广 高珩 董思恭 吴锡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