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
《送无可上人》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无 可 上 人 唐 /贾 岛 圭 峰 霁 色 新 ,送 此 草 堂 人 。麈 尾 同 离 寺 ,蛩 鸣 暂 别 亲 。独 行 潭 底 影 ,数 息 树 边 身 。终 有 烟 霞 约 ,天 台 作 近 邻 。
- 注释
- 圭峰:山峰名。
位于陕西南鄂县东南紫阁峰东,与重云寺相对,其形如圭,故名。
下有草堂寺,寺东又有小圭峰。
霁色:雨后天空晴朗的蓝色。
草堂:寺名。
麈:古书上指鹿一类的动物,其尾可做拂尘。
蛩:蟋蟀。
潭底影:潭水中的倒影。
数息:多次休息。
树边身:倚在树上的身体。
烟霞:云雾之气,也指山水胜景。
天台:山名。
在浙江省天台县北,为仙霞岭脉之东支。
- 翻译
- 雨后初晴,圭峰上蔚蓝天空格外新鲜,我们为草堂寺无可上人送行。
在蛩鸣的秋天,他带着麈尾,离开了寺院,暂别了亲人。
潭水中倒映着他独行的身影,他多次身倚树边休息。
最终他应烟霞之约,把天台山作为近邻。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别离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一句中,“圭峰”指的是高洁的山峰,而“霁色”则是雨后的晴朗天气。诗人在这里用这两样景象来衬托自己送别的情怀。“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中的“麈尾”可能是指某种动物的尾巴,这里用于比喻朋友之间即将分离的情形,而“蛩鸣”则表现了秋天的寂静和凄凉,增添了一份别离的忧伤。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一句中,“潭底影”指的是水中的倒影,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在河边孤单地漫步,而“数息树边身”则是说诗人在树下缓慢地呼吸,感受着自然的气息。这些描写都透露出诗人的孤独和沉思。
最后两句"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未来相见时的情景进行的一种美好想象。“烟霞”通常用来形容仙境的迷离,“天台”则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是心中理想之地。这里诗人希望自己和朋友即使分开,也能在心灵上保持联系,甚至有朝一日能够相聚在一个遥远的地方。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朋友别离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