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得 卢 衡 州 书 因 以 诗 寄 唐 /柳 宗 元 临 蒸 且 莫 叹 炎 方 ,为 报 秋 来 雁 几 行 。林 邑 东 回 山 似 戟 ,牂 牁 南 下 水 如 汤 。蒹 葭 淅 沥 含 秋 雾 ,橘 柚 玲 珑 透 夕 阳 。非 是 白 蘋 洲 畔 客 ,还 将 远 意 问 潇 湘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非是(fēi shì)的意思:不是;并非
蒹葭(jiān jiā)的意思:指茂盛的草木。
林邑(lín yì)的意思:指深林密布、荒僻之地。
玲珑(líng lóng)的意思:形容器物小巧精致,也用来形容人的机灵聪明。
且莫(qiě mò)的意思:表示劝告或告诫对方不要轻易行动或说话,暂时保持安静或不要妄动。
淅沥(xī lì)的意思:形容细小、细微的声音。
夕阳(xī yáng)的意思:夕阳是指太阳在西方下山的时候的景象,也用来比喻人的晚年或事物的衰落阶段。
下水(xià shuǐ)的意思:指投资或参与某项事业或项目。
潇湘(xiāo xiāng)的意思:指湖南地区的风景和水色。也用来形容优美的风景或文人墨客的才华。
炎方(yán fāng)的意思:炎方是指火热的地方,也可引申为形势严峻、局势火爆的地方。
远意(yuǎn yì)的意思:远离原意,有深远的内涵或引申意义。
白蘋洲(báipínzhōu)的意思:指人心灵纯洁无暇,不受世俗诱惑的状态。
- 注释
- 临蒸:衡阳旧名,县城东傍湘江,北背蒸水。
炎方:南方炎热之地。
雁几行:衡阳有回雁峰,相传每年秋天大雁南飞至此不再南去,到第二年春天再往北飞。
这里一则劝慰卢衡州莫叹南方之炎热,一则询问秋来大雁来衡的景况。
林邑:古地名,治所北临骥州,在今越南境内。
戟:古兵嚣的一种,长杆顶端装有月牙形的利刃。
牂牁:古郡名,辖境约当今贵州大部、云南东部,广西西北部。
又,水名,即牂牁江,流经广西,至广州入海。
汤:热水。
蒹葭:一名荻,即芦苇。
渐沥:风吹芦苇的声响。
柚:橘类果木,即柚子。
白蘋洲畔客:指南朝诗人柳恽,柳恽字文畅,河东人,工诗善琴,后贬吴兴太守。
潇湘:湖南境内的两条水名,这里代指在湖南为官的卢衡州。
- 翻译
- 你处在临蒸,也用不着叹息身处在炎热的南方,秋天到来时还有几行大雁到你那里栖息。
真正的南方,像林邑,曲折的山势像剑戟般高耸;像牂牁,南流的水像开水一样滚烫。
正是淅沥的芦苇含着秋雾的时候,也正是玲珑的橘柚透着夕阳的色泽之际。
我虽然不是江南白苹洲般的游客,仍然寄上这首诗,来表达对潇湘水边的你的遥远祝福。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秋天收到远方亲友来信后的情景。开篇“临蒸且莫叹炎方”,意指夏日的热气尚存,但已感秋风渐起,不必过分叹息炎热之境。“为报秋来雁几行”则表明诗人收到了秋天的信件,可能是通过大雁传递。
“林邑东回山似戟”,这里的“林邑”指的是林中的集落或城邑,“东回山似戟”则形容山势如同戟一般挺拔。“牂牁南下水如汤”,“牂牁”是水流湍急的声音,“南下水如汤”则描绘了水流南下,其热烈如同沸腾的汤水。
“蒹葭淅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蒹葭”指的是芦苇丛生的样子,“淅沥”形容轻薄的雾气,“含秋雾”则是秋天的迷雾笼罩着这些植物。接着,“橘柚玲珑透夕阳”描绘了橘柚果实在晚霞中的光泽。
最后两句“非是白蘋洲畔客,還將遠意問潇湘”,诗人表明自己不是那种漫无目的的旅者,而是有着深远情感和思念之人,仍将这份情意询问给那遥远的地方,即便是对着潇湘(古代地名,现在的湖南、湖北一带)的方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收到亲友书信后的一种思念之情。这种情感与秋天萧瑟的气息相呼应,展现了一种淡远而深沉的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汜水行
五季权在兵,逆顺系财贿。
同光当宁能几朝,牝鸡司晨倾内外。
添都买宴物山积,尽入掖庭充内费。
君王政荒优宦狎,将相无辜恣诛杀。
蜀资百万贼所徼,纵有其能供近渴。
一夫夜呼汜水东,绛霄楼头兵反攻。
雍陵竟堕所好死,英武杳逐仙音空。
先皇有识如相问,三矢虽还未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