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霄 韵 上 人 游 天 台 唐 /刘 禹 锡 曲 江 僧 向 松 江 见 ,又 到 天 台 看 石 桥 。鹤 恋 故 巢 云 恋 岫 ,比 君 犹 自 不 逍 遥 。
- 注释
- 曲江:古代地名,位于今西安附近,以风景优美著称。
僧:出家修行的佛教徒。
松江:古代地名,位于今上海附近,以松树众多而得名。
天台:浙江天台山,道教名山,有著名的国清寺和石梁飞瀑。
石桥:指天台山上的自然景观或古建筑。
鹤:象征长寿和高洁的鸟类。
故巢:原来的鸟巢,这里比喻过去的居所或环境。
云恋岫:云雾依恋山峰,形容山势险峻或景色秀美。
犹:还,仍然。
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 翻译
- 曲江的僧人去松江拜访,又前往天台山欣赏石桥。
白鹤依恋旧日的巢穴,白云依恋山峰,比起你来,我还不算自由自在。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名为《送霄韵上人游天台》。在这短暂的四句中,诗人以深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自然山水之美的赞叹。
“曲江僧向松江见,又到天台看石桥。” 这两句描绘了一位僧人在游历之间,不仅参观了风景如画的松江,还特别前往天台去欣赏那著名的石桥。诗人通过僧人的旅行,引出了下文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友人离别的情感。
“鹤恋故巢云恋岫,比君犹自不逍遥。” 这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与友人之间情谊深厚,即使是那些习惯于高飞的鹤鸟也会怀念它们的旧巢,山中的云朵更是不忍离去。最后一句“比君犹自不逍遥”则直接点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尽管自己处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也无法像朋友那样自由自在地享受这旅程。
整首诗通过僧人游历和鹤鸟云岫的情感映射,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以及面对美好景致时的内心独白。刘禹锡以其特有的细腻情感和流畅的笔法,将送别之情与山水之美融为一体,创造了一幅生动的诗意画卷。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萧炼师
若有羽人吹洞箫,拂手不拾松门樵。
身披破褐笠一瓢,独携云雾通青霄。
幼曾逢人越岭椒,教袭造化为科条。
坐致雷雨不终朝,罔两不习持斧烧。
其徒夸者长哓哓,时夏汗流金石焦。
山川圭璧走乘轺,大巫结舌小巫娇。
但见空宇行肖翘,人谓萧师服神僚。
胡不试手须人邀,师乃含思坐中宵。
谓患不御犹助妖,便以诚意答狎调。
至期发号从不骄,闭户赤脚飞招摇。
白鬣倏忽朱鳞超,赤日卷上青天潮。
四郊泠泠苏旱苗,列缺一去天迢遥。
喁噞曲士暂颜销,何须坎鼓更烦嚣?
争以俎豆相呼招,谁知玄功坐不要?
师方敛手归云寮,卧听流水鸣朱桥。
采诗观外给空谣,我负师约秋光凋。
昨莫败叶西风飘,相思无由警岑寥。
我作此诗比钩雕,谁其和者以报萧?
《萧炼师》【元·范梈】若有羽人吹洞箫,拂手不拾松门樵。身披破褐笠一瓢,独携云雾通青霄。幼曾逢人越岭椒,教袭造化为科条。坐致雷雨不终朝,罔两不习持斧烧。其徒夸者长哓哓,时夏汗流金石焦。山川圭璧走乘轺,大巫结舌小巫娇。但见空宇行肖翘,人谓萧师服神僚。胡不试手须人邀,师乃含思坐中宵。谓患不御犹助妖,便以诚意答狎调。至期发号从不骄,闭户赤脚飞招摇。白鬣倏忽朱鳞超,赤日卷上青天潮。四郊泠泠苏旱苗,列缺一去天迢遥。喁噞曲士暂颜销,何须坎鼓更烦嚣?争以俎豆相呼招,谁知玄功坐不要?师方敛手归云寮,卧听流水鸣朱桥。采诗观外给空谣,我负师约秋光凋。昨莫败叶西风飘,相思无由警岑寥。我作此诗比钩雕,谁其和者以报萧?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32167c693a245ad8313.html
朱炼师洪崖丹井歌
城西山,相钩连,隔水照见蔚蓝天,中有芙蓉碧崭然。
真人手持绿玉杖,瀛洲一去茫无边。
谷岩历落挂飞斗,楼阁崔巍凌紫烟。
古松当道石作根,松下寒濑萦潺湲。
百花尽绕诸峰前,前有神龙藏九渊。
赤鳞蜿蜒过千尺,四海丰登长晏眠。
尧舜在上位,佐命皆惠宣。
岂如秦汉主,烧丹学飞仙。
白玉之牒黄金编,楼船美人去不旋。
穷极耳目欲,思比赤松肩。
焉知清静化,乃可与长年。
赠学正洙扶榇归真定
朔风吹急水,哀雁绕天鸣。
送子川路远,浩荡扶神旌。
少年挟高艺,求仕入皇京。
祖父通籍家,蝉联及弟兄。
奈何抱长痛,鞠此霜霰情。
伯氏江外居,心殚慈母惊。
奉命持衰来,留连镇阳城。
会言襄祔事,各复东西行。
生养死当葬,若为好爵婴。
勖子泣血日,寡言收视营。
尚爱千金躯,以保百代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