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兴 化 高 田 院 桥 亭 唐 /郑 良 士 到 此 溪 亭 上 ,浮 生 始 觉 非 。野 僧 还 惜 别 ,游 客 亦 忘 归 。月 满 千 岩 静 ,风 清 一 磬 微 。何 时 脱 尘 役 ,杖 履 愿 相 依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尘役(chén yì)的意思:指平凡琐碎的工作或职责。
风清(fēng qīng)的意思:形容风景明亮清爽,没有杂物。
浮生(fú shēng)的意思:指人生如浮云般短暂而虚幻。
何时(hé shí)的意思:何时表示询问时间,问什么时候。
觉非(jué fēi)的意思:觉得不对劲,感觉不真实或不可信。
忘归(wàng guī)的意思:忘记回家或迷失归途。
溪亭(xī tíng)的意思:溪亭是指溪边的亭子,比喻清幽幽静的环境。
惜别(xī bié)的意思:怀念分别的情感,不舍离别的意思。
相依(xiāng yī)的意思:相互依赖,互相关联
野僧(yě sēng)的意思:指不拘礼法,行为放荡、放纵的僧人。
游客(yóu kè)的意思:指到别的地方去游玩的人。
月满(yuè mǎn)的意思:指月亮圆满的状态,比喻事物达到顶点或极盛的状态。
杖履(zhàng lǚ)的意思:指老人的拐杖和鞋子,代指年老体弱。
- 注释
- 溪亭:小亭子,可能位于溪边。
浮生:短暂的人生,比喻世事无常。
野僧:生活在山林中的僧人。
游客:来此游玩的人。
忘归:忘记回家或返回。
月满:月光充足。
千岩:众多的山岩。
磬:寺庙中敲击的乐器。
尘役:世俗的劳碌,指尘世的事务。
杖履:拐杖和鞋子,代指行走。
相依:相互依靠,相伴。
- 翻译
- 来到这溪边的小亭,才意识到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野僧也舍不得离开,游人也忘记了回去的路。
月光洒满千座山岩,寂静无声,只有微风轻轻吹过磬声。
何时能摆脱世俗的劳碌,只愿手握拐杖,与你相伴。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归隐山林的意境。开篇“到此溪亭上,浮生始觉非”表达了诗人在抵达溪边的亭子时,对于世间纷扰的感悟与超然。接下来的“野僧还惜别,游客亦忘归”则展示了一种对自然景物的留恋,以及对于旅行者而言的迷失方向,这里的“野僧”和“游客”都是寄寓着诗人内心世界的角色。
中间两句“月满千岩静,风清一磬微”,通过月光如水,充盈于山谷之间,以及清风轻拂,使得环境显得异常宁静与纯净。这种描写不仅营造出了一种幽深宁静的氛围,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平和与安详。
最后两句“何时脱尘役,杖履愿相依”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摆脱世俗羁绊、归隐山林以寻求精神寄托的强烈愿望。这里的“杖履”象征着行走于自然之中,与大自然亲近共处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与自然之间选择的心境,以及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和宁静生活的理想。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刘生适中初业儒稍能文词气勇而不暴甚得乡士人心连蹇不得志以医游四方元祐七年来京师予与乔给事公权丰侍郎相之荐于朝入翰林为医官孙待制传师帅渭辟以从予哀生之志未得而喜其得贤主人以归也作是诗以送之
短衣瘦马去从军,辛苦知君祇为贫。
丝绶戏拈五两去,桂华志取一枝春。
持书关内大丞相,寄语渭滨贤主人。
种种别时双鬓发,萧条今日总如银。
再用前韵呈察院学士
真人养真如养源,道士耕道如耕田。
吐纳日月踏云烟,牢如金石齿牙坚。
捷如猿猱身体儇,沐浴露雾甚荣鲜。
受命一万有千年,既安且乐无回邅。
后人好恶纷倒颠,湎淫蛊惑作罪愆。
堕落世网缚尘缘,爱河流转业火燃。
猗公淡泊其得天,泛泛乘世如虚船。
精神采色照四筵,老鹤饮露夜不眠。
戏笑中有第三禅,净不著水花如莲。
酬酢不停奚敏旃,赋诗马上横殳鋋。
不放祖生先着鞭,北方灸焫自古然。
其力十百倍凡铅,功成不数饮中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