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陈东川》
《赠陈东川》全文
明 / 王守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沙(bái shā)的意思:白沙是指沙子的颜色非常白,用来形容地面洁白无瑕的样子。引申为形容事物纯洁无暇,没有瑕疵。

从此(cóng cǐ)的意思:从现在开始,表示某个事件或情况从此以后发生了改变。

拂衣(fú yī)的意思:拂衣是指轻轻挥动衣袖,形容离去或离开的意思。

古礼(gǔ lǐ)的意思:指古代的礼仪、仪式。

尽是(jìn shì)的意思:充满、全是

开口(kāi kǒu)的意思:指开口说话或开口要求。

逆旅(nì lǚ)的意思:逆旅指的是逆流而行的旅途,比喻走上与大多数人不同的道路,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

谈古(tán gǔ)的意思:

议说古代的事情。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公私宴集,谈古赋诗。” 宋 方岳 《日食守局》诗:“辟雍诸儒坐读书,谈古谈今自惊愕。” 鲁迅 《坟·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后来》:“虽说小说家亦复‘谈论古今,如水之流’,但其谈古当是引证及装点。”

相逢(xiāng féng)的意思:指两个人在某个地方、某个时间相遇。

阳子(yáng zǐ)的意思:阳光之子,指聪明、机智、开朗的人。

云山(yún shān)的意思:指高耸入云的山峰,形容山势雄伟壮丽。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守仁所作,名为《赠陈东川》。诗中以“白沙”和“莆阳子”作为引子,巧妙地将赠诗的对象与古代贤士相联系,营造出一种穿越时空的对话氛围。首句“白沙诗里莆阳子”,既点出了赠诗对象的籍贯,也暗示了其文学才华,如同白沙般纯净而珍贵。接着,“尽是相逢逆旅间”,描绘了两人在旅途中的相遇,虽为偶然,却因共同的文化背景而产生了深厚的共鸣。

“开口向人谈古礼”,展现了陈东川对传统礼仪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他不仅言谈举止中透露出对古代文化的尊重,更是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格魅力。最后,“拂衣从此入云山”,则预示着陈东川将远离尘嚣,遁入自然,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陈东川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暗含了对其精神境界的高度赞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物的内在品质与外在形象,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充满了哲理意味和人文关怀,体现了王守仁深邃的思想和高雅的情操。

作者介绍
王守仁

王守仁
朝代:明   字:伯安   号:阳明   生辰: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猜你喜欢

六言二首答陈天骥长短句·其二

书裙曾累逐客,坠钗能谤醉翁。

宁作经学博士,勿为曲子相公。

(0)

凡圣一首

死生非有二致,圣凡于此一般。

桓魋预为石椁,王乔尚欲玉棺。

(0)

戴秀岩

兹岩视诸峰,厥状尤峥嵘。

旧为碧藓封,新有朱栈横。

縻腰尚恐坠,束炬劣可行。

外狭中乃宽,始闇俄忽明。

仰视神魄悸,俯顾形壳轻。

遂览丹炉基,微闻玉鼓声。

源深足力尽,路黑云气生。

不辨昼夜分,恍疑世代更。

尝闻学神仙,所得由专精。

岂吾诸名士,羡彼一老兵。

欣然约同志,嗣此将寻盟。

安知无白鹿,绝顶来相迎。

(0)

朔斋竹溪盛称鉴台李君谈天小诗戏赠

品题经二紫薇公,携袖中诗访老农。

远祖似曾为藏史,前身莫便是淳风。

自怜槁木灰生意,绝怕菱花照丑容。

但愿海乡鱼稻熟,耄夫不复问穷通。

(0)

送陈寺丞守延平

诏免延英对,轻装见吏民。

极知忙救旱,岂是急颁春。

邑为搜空坏,州因献羡贫。

此行休戚系,未敢贺朱轮。

(0)

秋日会远华馆呈胡仲威

岭表岂必热,庚伏频滂沱。

薄暮辱招要,盆李参瓶荷。

君侯如长松,折节交藤萝。

奇字识夏鼎,古音弹云和。

今日素商至,高屋凉意多。

夜清群籁息,已有蛩鸣莎。

人生不饮酒,贤愚同销磨。

拍手问湘累,独醒欲如何。

谬承青眼顾,讵惜苍颜酡。

客散我亦归,耿耿看斜河。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纪映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