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浣溪沙》
《浣溪沙》全文
宋 / 张炎   形式: 词  词牌: 浣溪沙

艾蒳香消火未残。便能晴去不多寒。

冶游天气却身闲。

带雨移花浑懒看,应时插柳日须攀。

最堪惆怅是东栏。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艾蒳(ài nà)的意思:指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情感的热爱、追求和珍视。

便能(biàn néng)的意思:能够轻易地、迅速地做到某事。

插柳(chā liǔ)的意思:指某人或某物的形象、风采或才华超群,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惆怅(chóu chàng)的意思:心情郁闷、烦恼不安。

天气(tiān qì)的意思:预测未来天气的报告

冶游(yě yóu)的意思:指人放荡不羁、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移花(yí huā)的意思:指用手法巧妙地把事物的本来面目变换或转移。

应时(yìng shí)的意思:根据时机做出适当的反应,做事情得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末夏初的景象,艾蒳(一种草本植物,用来除湿)的香气尚存,表示火热的气候还未完全消退,但诗人相信不久就会晴朗,寒冷也不会持续。"冶游天气却身闲"一句表达了诗人希望随着春风的巡游,身体也能变得轻松自在。接下来的两句"带雨移花浑懒看,应时插柳日须攀"描绘了一幅雨中移植花卉、及时修剪树木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生机勃勃的喜爱和顺应自然的态度。

最后一句"最堪惆怅是东栏"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某个地点——东栏的怀念之情,这里可能是诗人曾经游历或居住的地方,充满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不舍。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春末景象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

作者介绍
张炎

张炎
朝代:宋   字:叔夏   号:玉田   生辰:1248年-1320年

张炎(1248-约1320),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祖籍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祖父张濡,父张枢,皆能词善音律。前半生富贵无忧。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南宋亡,张炎祖父张濡被元人磔杀,家财被抄没。此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长期寓居临安,落魄而终。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
猜你喜欢

读陶渊明诗述怀七首·其二

陶公卧柴桑,人谓隐者流。

尚友予品之,乃是夔龙俦。

生也逢不辰,版筑谢形求。

紫凤虽衔书,岂与燕雀游。

出处镜宣尼,圣矩自昭由。

洁身远氛世,匪曰斗酒谋。

长抱无风云,梁甫写悲讴。

虽云死饥饿,孔乐亦已酬。

(0)

由段家堤步至孤山上一首

少有岩壑性,翘旌不可移。

心骇云台宅,愿逸霞林居。

晨兴咏薖轴,春赏下招提。

凌湖散幽趾,属岛登青梯。

今栽非昔萼,新宫仍往基。

峙澜出中浩,列嶂环众奇。

萧榛恻墟陇,高尚企襟期。

玄阴错澄流,朱纬杂芳吹。

龙盘天海惬,凤谢罻罗宜。

景尔徵士踪,写唱感踟蹰。

(0)

华丛一首

华丛甫春解,阳乌忽秋来。

四序不停辙,乾坤应几开。

茫茫周原上,不复留灵台。

赫然赤精子,亦巳归黄埃。

大宝圣人位,臣工须念哉。

(0)

独处愁一首

美女嗟有行,高族而奉嫔。

光承庆云覆,惠沾君子春。

葛藟托樛木,蔓延寄微身。

重施惧薄德,履冰若无垠。

女史川流训,义方宪其身。

蒸尝奉秋冬,洒扫执昏晨。

运命值奇薄,天不悔灾迍。

蕙阁忽捐背,荣华丧良人。

素帱释玄帐,苫席易锦茵。

行哭口呜咽,况览箑与巾。

惨悴含蛾眉,提抱孤孩亲。

引忍停弱子,低回竟谁陈。

神宇凝残烟,灵衣栖游尘。

暧暧空闺暮,杳杳日西湮。

敛翼鸡登栖,散飞雀归楹。

彷佛目畴昔,倾耳追平生。

安厝飞旐往,星驾龙輀征。

逶迤轮按轨,局顾马悲鸣。

形影晞几筵,魂爽驰丘茔。

长夜何悠悠,梦思通精诚。

寒宵目炯炯,流枕涕交横。

儡儡红颜悴,素镜见之惊。

屡怀黄泉游,暂存空床形。

肃清奉虚坐,独言听孤声。

逝者日以远,四时不言行。

桃李初辞芳,菡萏忽浮英。

秋风萧萧至,振条松桂林。

共姜蹈明誓,柏舟咏清吟。

茫然沧海波,尔愁不足深。

(0)

高士颂九十一首·其七十四□棠

季卿懿资,弘通卜艺。超峙区表,弃荣绝利。

庞守来瞻,默形三谕。凤色鸿姿,图传乡地。

(0)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其二○二吴文正公

少而英迈,晚就平实。潜心六经,殚力著述。

道明业广,德盛礼恭。北许南吴,并称儒宗。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