葺旧良易就,新院亦已罗。
俯怜雏化卵,仰愧鹏无窠。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象与个人情感的诗句,由唐代著名词人元稹所作。诗中通过对高屋、童稚、燕子等元素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的喜悦和生活中的温馨之情。
“高屋童稚少”一句,勾勒出一个宁静而又充满活力的场景。高屋代表着安稳与安全,而童稚则是生命的象征,这里暗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氛围。
“春来归燕多”表明春季到来,燕子纷纷归巢,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景象。燕子的归来不仅是自然界的变换,也常被用作人间温暖情感的象征。
接下来的“葺旧良易就,新院亦已罗”则进一步渲染了这个和谐的画面。在这里,“葺旧”指的是修补旧物,而“良易就”则表达了一种顺其自然、无需强求的态度。同时,“新院亦已罗”展现出一幅完美的春日家居景象,罗网可能是用于捕捉鸟类或装饰用的。
诗中还有一组生动的对比:“俯怜雏化卵,仰愧鹏无窠。”这里,“俯怜雏化卵”展示了作者对于初生的小生命(如鸡蛋孵化)的喜悦与关爱。而“仰愧鹏无窠”则表现出对自己无法飞翔的自谦与遗憾,鹏指的是传说中的大鸟,可以比喻为理想或远大的目标。
最后,“巢栋与巢幕,秋风俱奈何。”一句,则是从春天转向秋天的情感表达。巢栋(鸟类的巢穴)与巢幕(保护鸟巢的结构),在这里成为秋风中留恋不舍的情感寄托。诗人似乎在问,面对这些自然界中的变化,自己又能如何呢?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情的抒写,将春天的生机与个人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作者对于生活美好瞬间的珍视之情。
桃蹊惆怅不能过,红艳纷纷落地多。
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
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
及兹烦见示,满目一凄恻。
悲风生微绡,万里起古色。
锵锵鸣玉动,落落群松直。
连山蟠其间,溟涨与笔力。
有练实先书,临池真尽墨。
俊拔为之主,暮年思转极。
未知张王后,谁并百代则。
呜呼东吴精,逸气感清识。
杨公拂箧笥,舒卷忘寝食。
念昔挥毫端,不独观酒德。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斜倚栏干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