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明代朱浙的《乙巳春夏间民饥更甚老农述此(其九)》描绘了一幅战乱时期农村生活的艰辛画面。诗中“野夫持男易斗粟”一句,写出了农民为了换取基本的粮食——斗粟,不惜拿自己的儿子进行交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极端贫困和人命贱如草芥的残酷现实。
“低鬟旧衲破裙红”进一步描绘了这位老农家庭的困苦,女子的发饰低垂,衣着破旧,连裙子都已染上了红色(可能是唯一的鲜艳色彩),暗示了生活的艰难和女性地位的低下。
“生男不如生女好,愁杀杜陵头白翁”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老农内心的无奈与悲叹,他认为在这样的饥荒年代,养儿并不能带来生活的保障,甚至可能成为负担,因此宁愿女儿能带来些许安慰。杜陵头白翁的形象,可能暗指诗人自己或类似处境的老者,对世事无常、民生疾苦感到无比忧虑和哀愁。
整首诗通过老农的视角,揭示了战乱时期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和绝望,以及性别角色在生存困境中的微妙变化,展现了明朝社会动荡时期民生凋敝的深刻现实。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夜坐示桑甥十韵
好诗如灵丹,不杂膻荤肠。
子诚欲得之,洁斋祓不祥。
食饮屑白玉,沐浴春兰芳。
蛟龙起久蛰,鸿鹄参高翔。
纵横开武库,浩荡发太仓。
大巧谢雕琢,至刚反摧藏。
一技均道妙,佻心讵能当。
结缨与易箦,至死犹自强。
东山七月篇,万古真文章。
天下有精识,吾言岂荒唐。
观张提刑周鼎
他人富贵堆金璧,曼舞妖歌誇坐客。
清心好古谁似公,汉庭诸人推博识。
一朝得此周庙器,买不论赀空四壁。
苔痕洗尽铜色见,坐卧摩挲欲忘食。
蛮童捧出客为起,恍如清庙陪剑履。
腹中奇字粲虫鱼,峄山之碑那得比。
知公原是功名人,看罢握手同悲辛。
镐京洛邑在何许,漠漠秋风吹虏尘。
戊辰岁除前五日作新岁八十有五矣
灰深火可宿,炷小灯耐久。
长流故不腐,易成必速朽。
我昔游青城,闻道巢居叟。
躬行虽不力,年少过九九。
固知适天幸,自养亦差厚。
传家六儿子,其四今皓首。
宁闻涧底松,郁郁慕蒲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