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暖饥目开,风微双翅紧。
草际鸣鹑惊,蒿间黄雀窘。
白皙(bái xī)的意思:形容皮肤白嫩光洁,没有瑕疵。
恻悯(cè mǐn)的意思:对他人的苦难感到同情并产生内心的悲痛之情。
诚必(chéng bì)的意思:表示诚实必然会得到回报,也可以理解为诚信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非辜(fēi gū)的意思:无辜的人受到冤枉或冤屈。
还复(hái fù)的意思:表示回答或回复。
鸣鹑(míng chún)的意思:指人们在困境中发出微弱的声音,表示渴望得到帮助或呼吁关注。
取乐(qǔ lè)的意思:指借助他人的不幸、失败等来满足自己的幸灾乐祸之心。
少年(shào nián)的意思:指年纪轻的男孩子或青年人。
食肉(shí ròu)的意思:指人吃肉,表示人们过上了好日子,生活富足。
须臾(xū yú)的意思:极短的时间;片刻
少年子(shào nián zǐ)的意思:指年轻人,特指有才华、有志向、有抱负的年轻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观放鹞子》,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日猎鹞场景。首句“白皙少年子”点出主人公的年轻和肤色,接着“秋郊臂苍隼”展现了少年在田野上驾驭猎鹰的英姿。随着阳光温暖,猎鹰因饥饿而眼睛睁开,准备出击,“日暖饥目开,风微双翅紧”形象地刻画了猎鹰的状态。
接下来,诗人通过“草际鸣鹑惊,蒿间黄雀窘”描绘了猎物的惊恐,暗示了猎鹰的敏捷与猎手的技巧。然而,当猎手准备放飞鹞子时,“下鞲诚必获,得俊还复哂”,表现出对猎物命运的淡淡讽刺,同时也揭示了人性中对于瞬间快乐的追求。
最后两句“碎脑此非辜,食肉尔何忍”表达了诗人对被猎杀动物的同情,认为它们并无罪过,猎人取乐的行为让人心生怜悯。“取乐在须臾,我心良恻悯”直抒胸臆,流露出诗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猎杀行为的深深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放鹞子的过程,寓言般地探讨了人性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
山风不动云四寂,万顷波涛生素壁。
三峡夜怒摇星河,九溟昼沸卷霹雳。
谁将江海一笔吞,华阳入砚玄波翻。
灵鳌东转坤轴动,惊浪出没蛟与鼋。
毫端分寸千万里,人心之险亦如此。
老僧阅世如阅画,面壁凝然悟玄理。
嗟余老作汗漫游,寒光飞动六月秋。
乃知瞿塘在平陆,安得竹叶吹成舟。
危顶裁成九日亭,蓬瀛透出海峰青。
满前细菊浮樽酒,四顾凝云簇画屏。
月为情多良夜至,人贪景胜醉魂醒。
风流令尹江山主,此乐同民德已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