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算(bù suàn)的意思:不计入总数,不当作其中之一,不被视为或被认为不是某种情况或状态。
柴荆(chái jīng)的意思:指人或事物虽然外表寒酸、不起眼,但内在却有很高的价值和能力。
断肠(duàn cháng)的意思:形容极度悲痛,心碎。
烽火(fēng huǒ)的意思:指战争或战乱时期,战火四起,烽烟弥漫的景象。
风雨(fēng yǔ)的意思:风雨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困难、艰险的境遇或艰苦的环境。
槐树(huái shù)的意思:比喻人的智慧和才能。
荒寒(huāng hán)的意思:荒凉寒冷的样子。
江潮(jiāng cháo)的意思:指江水的潮汐,也比喻形势变化迅速、人事变动剧烈。
空城(kōng chéng)的意思:空城是指城市内没有守军或守军很少,但以虚张声势来吓阻敌军的战术。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故意营造出一种虚幻的氛围来迷惑他人。
落叶(luò yè)的意思:比喻离开家乡或离开原处后,最终回到自己的家乡或原处。
难道(nán dào)的意思:表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词,用于加强反问的语气。
侬家(nóng jiā)的意思:指对方的家庭,多用于表示对方的家庭情况或家庭成员的称呼。
飘零(piāo líng)的意思:形容无所依托,四处漂泊、流浪。
如此(rú cǐ)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状况或程度如此,表示程度非常之高。
三更(sān gēng)的意思:指夜间的最后一更,也指深夜。
呜咽(wū yè)的意思:形容哭泣声音悲伤凄厉。
- 鉴赏
这首《浪淘沙》以清末近现代初的金兆蕃为作者,描绘了一幅凄凉而深沉的画面。诗人运用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孤寂与哀愁的夜晚。
“浊浪起骄鲸”,开篇即以“浊浪”与“骄鲸”构成一幅动态的景象,暗示了环境的恶劣与动荡,同时也预示着情感的波澜起伏。“烽火相惊”进一步渲染出一种紧张与不安的氛围,烽火连天,战乱不息,让人感受到时代的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渺小。
“饥鸟落叶月三更”,这一句通过“饥鸟”、“落叶”和“月三更”的组合,营造出一种荒凉与孤独的意境。夜深人静之时,鸟儿在寻找食物,落叶随风飘落,月光洒在大地上,一切都显得那么寂静而凄美。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投射,表达了人在困境中挣扎的无奈与孤独。
“难道荒寒如此夜,不算飘零。”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当前处境的感慨与反思。在这样一个荒寒的夜晚,面对生活的飘零与无常,诗人不禁发出疑问,是否这样的夜晚,就是人生的全部?这句话既是对现实的质疑,也是对未来的思考,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忧郁与对命运的无力感。
“短梦绕空城。风雨柴荆。”“短梦”象征短暂而虚幻的梦境,与“空城”相对应,暗示了现实的荒凉与空虚。风雨中的“柴荆”(篱笆)则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恶劣与生活的艰辛,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坚韧与不屈。
“江潮呜咽断肠声。西去侬家槐树岸,知有谁听。”最后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江潮的声音仿佛是断肠人的哭泣,充满了悲痛与哀伤。诗人想象自己离开家乡,沿着槐树岸西行,却无人倾听自己的心声。这种孤独与寂寞,不仅体现在地理上的远离,更深刻地反映了心灵上的隔阂与无助。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时的复杂心情。从表面的景物描写到深层的情感挖掘,金兆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个人的体验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呈现出一幅既有美感又富含哲思的艺术画卷。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