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论已浮海,此心犹滞秦。
岩隐悬溪瀑,城居入榻尘。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于政治理想的追求。诗中的“旧论已浮海”暗示了过去的议论或是事业已经如同海上漂浮,无法着手;“此心犹滞秦”则表达了诗人内心仍然牵挂着关中(古称秦)一带,即长安附近的地方,这里的“秦”不仅指地域,更有对往昔时光的眷恋。
“上僚如报国,公道岂无人”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关切。这里的“上僚”指的是朝廷中的高级官员,“报国”则是为国家尽忠的意思;“公道”指的是公正合理的政治原则,而问“岂无人”则是在探寻是否有人能够实践这样的政治理想。
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的隐居生活:“岩隐悬溪瀑,城居入榻尘。”这里的“岩隐”表达了诗人的隐居之所在于山间,“悬溪瀑”则形象地描绘出自然环境的壮丽;而“城居入榻尘”则是对城市生活的无奈和对尘世的淡漠。
最后两句“渔舟即拟去,不待晚年身”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规划和期待。这里的“渔舟”象征着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即拟去”说明了诗人的决心;而“不待晚年身”则是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是等到老年时才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政治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于生活方式的个人选择。
玉镜鸾新,晶帘燕悄,朝露袭人兰气。
欲效当年,京兆闺房韵事。
入时宜、最要长蛾,喜宫样、匀分八字。
占风流、石黛南都,生花妙笔殷勤试。
春风吹上眉妩,掩映明眸皓齿,花钿云髻。
浅笑轻颦,流盼更添娇媚。
临瘦月、波剪秋痕,带远山、柳舒晴翠。
祝相庄、鸿雁长齐,孙曾同寿介。
袅袅亭亭,翩翩楚楚,飘然欲仙。
看翠钿俯拾,临风欲舞,花枝低让,照影微偏。
小立斜欹,闲行静坐,百样相看总自然。
天生就,笑风前杨柳,未许争妍。
有人意惹情牵,只一见,丰神欲步烟。
便衣裳隔著,情犹怯怯,佩环摇处,态也娟娟。
知道双栖,偎他一搦,定是如何弱可怜。
还愁著,遇离思别绪,瘦损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