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驽不若驴,艺禾在去秕。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若(bù ruò)的意思:不如,不及,不及格
管仲(guǎn zhòng)的意思:指人才出众,能力卓越,是一种称赞和敬重的词语。
令美(lìng měi)的意思:形容美丽动人,令人赞叹。
每每(měi měi)的意思:表示频繁、经常的意思。
南金(nán jīn)的意思:指黄金,比喻财富或珍贵的东西。
偏枯(piān kū)的意思:指事物发展不平衡,一边发展得过分,另一边则落后或衰退。
陶朱(táo zhū)的意思:指人的脸色红润,有血色。
田中(tián zhōng)的意思:指人在田间劳作,形容勤劳努力。
文情(wén qíng)的意思:指文学情感,即与文学艺术相关的情感。
原田(yuán tián)的意思:指田地原本的状态,比喻事物最初的样子或本来的面貌。
照微(zhào wēi)的意思:仔细观察,细致察看
朱子(zhū zǐ)的意思:指研究经学的人,特指朱熹。
滋蔓(zī màn)的意思:指事物茂盛生长或传播迅速。
无使滋蔓(wú shǐ zī màn)的意思:指没有人或事物加以阻止,就会迅速蔓延生长。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皇甫汸所作的《议狱诗》之十七,通过对比“服驽”与“驴”的不同用途,以及“去秕”与“艺禾”的农事比喻,来阐述治理国家和处理案件的道理。
首句“服驽不若驴”,以“驽”喻指能力平庸之人,而“驴”则因其能负重,被用来比喻有能力承担重任的人。这里暗含了对人才选拔的思考,即不应仅凭表面能力评价一个人,而应看其是否有承担重任的能力。
接着,“艺禾在去秕”与“去秕”与“艺禾”的对比,强调了在农业生产中去除杂草的重要性,以此类比到社会管理中,去除不良风气和行为,保持社会秩序的纯净和稳定。
“每每原田中,无使滋蔓起”进一步强调了预防胜于治疗的思想,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警惕并防止问题的滋生和蔓延。
“文情及武赦,管仲㩁其理”引用了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的故事,管仲曾提出过“文武并用”的治国理念,即文治与武功相结合,既注重道德教化,也重视军事力量。这表明作者认为治理国家应当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既要有仁政德治,也要有必要的武力威慑。
“君恩自照微,偏枯非令美”表达了对君主恩泽的思考,指出过分偏爱某一方面的政策或措施并非长久之计,应当全面均衡,避免偏颇。
“大赂重南金,愿遇陶朱子”则借用了古代商贾陶朱公(范蠡)的故事,表达了希望遇到像陶朱公那样善于理财、经营有方的人物,暗示了对国家经济管理和财政政策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历史典故,探讨了人才选拔、社会管理、政策制定等多个层面的问题,体现了作者深邃的政治智慧和人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恭邸移居大连诗后
皇纲昔解纽,举朝噤无言。
二王义不从,仓促东南奔。
十年极穷困,赍志嗟独存。
胶湾不可居,辽海聊栖屯。
滔天乱未艾,孰能正乾坤?
此来傥天意,抱道非难援。
孤忠生众感,气类自相敦。
一朝事机发,群盗何足论。
狂生如夸父,追日愁黄昏。
愿王慎观变,延伫依天阍。
四月二日曾刚父招集崇效寺
刚父今荼山,诗法有所受。
五言最沈著,意度一何厚。
读之每叹息,风味如中酒。
春归诗社晚,惘惘三月后。
驱车白纸坊,赏此楸株丑。
丁香裁及檐,讵出王朱手。
壁间摩唐石,马厩迫隘湫。
风流一消歇,文字亦何有。
劳生过白驹,危局化苍狗。
且极一日乐,今日可无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