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阅武》
《阅武》全文
明 / 李舜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晨烟万突杂郊氛,遥逐肩舆阅一军。

薄寒城旌外涌,江鸣远树坐中闻。

人多猿臂堪擒敌,马或龙媒乍不群。

归路徐看衰柳色,似缘钲鼓片时欣。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薄寒(bó hán)的意思:形容天气寒冷,但寒冷程度不深。

晨烟(chén yān)的意思:晨烟是指早晨的轻烟,形容清晨时分的景象。

归路(guī lù)的意思:指回家的路或返回原处的途径。

寒城(hán chéng)的意思:指寒冷的城市或地区。

肩舆(jiān yú)的意思:肩舆是指古代一种由两人扛着的轿子,比喻共同承担责任和困难的意思。

柳色(liǔ sè)的意思:指柳树的颜色,也用来形容春天柳树的绿色。

龙媒(lóng méi)的意思:指能够传递信息或传达意愿的媒介。

片时(piàn shí)的意思:非常短暂的时间

猿臂(yuán bì)的意思:指力量强大的臂膀,比喻有强大的力量或能力。

钲鼓(zhēng gǔ)的意思:指音乐声、鼓声非常响亮、激昂。

坐中(zuò zhōng)的意思:指在一群人中间占据中心位置或处于主导地位。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李舜臣的《阅武》描绘了一幅早春阅兵的生动画面。首句“晨烟万突杂郊氛”,通过晨雾弥漫的田野景象,烘托出阅兵的庄重气氛。接着,“遥逐肩舆阅一军”写诗人乘坐肩舆,远远地指挥检阅大军,显示出他的威严和统帅风范。

“云薄寒城旌外涌”描绘了旗帜在薄云中飘扬,如同波涛般涌动,增添了战场的壮丽气势。“江鸣远树坐中闻”则以江水的潺潺声和远处树木的摇曳,衬托出阅兵现场的宁静与宏大。

“人多猿臂堪擒敌,马或龙媒乍不群”运用比喻,赞美士兵们矫健如猿猴的手臂,以及骏马的神骏,暗示他们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归路徐看衰柳色”,阅兵结束后,诗人缓缓归程,沿途衰柳的景色让他感到一丝凄凉,但“似缘钲鼓片时欣”,又因刚才阅兵的振奋而稍感喜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阅兵的壮观场面和诗人的情感变化,既有军事的严肃,又有生活的温情,体现了明朝边疆将领的豪情与责任。

作者介绍
李舜臣

李舜臣
朝代:明   字:汝谐

李舜臣(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
猜你喜欢

梁元帝二首

中外谁非肉骨恩,颙颙帝子亦王孙。
君王日握金银笔,忍署兵威极六门。

(0)

灵岩道中二首

过尽南山过北山,幽花好鸟翠霏间。
满前风物牵诗兴,可是平生马上闲。

(0)

刘向二首

江边逐客楚宗卿,谏数君疏命自轻。
可信后儒惭往哲,辄将强聒议更生。

(0)

罗提举见和再用韵四首

斩山木宁为民,焚巫尪恐伤仁。
看书饥而不害,公政无惭古人。

(0)

庆元冬再到盱眙四首

平日朝京此问途,如今一水剪坤舆。
客来羡杀闲鸥鹭,北煮南飞得自如。

(0)

送李监岳二首

李侯西州英,早著武士冠。
朅来淮上郡,鸡群见翠鸾。
清诗万卷余,脱手走铜丸。
初听耳目醒,于读毛骨寒。
解榻一瓯茗,敢作粗官看。
今者连日语,衮衮为发难。
中年可堪别,别君倍悲酸。
书来有新句,政用驱愁端。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于右任 徐鹿卿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