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释
- 春秋:这里指儒家经典《春秋》,常用来比喻历史教条或法律依据。
安得:怎能,表示疑问和反问。
河南:古代地区名,泛指黄河以南地区。
王霸:王道和霸道,指仁政与强权两种不同的治国方式。
商鞅:战国时期秦国改革家,以严法治国闻名。
周:指周公,西周初期的重要政治人物,以仁政著称。
- 翻译
- 不把法律当作历史的教科书,怎能拘捕河南那么多的犯人。
别以为汉朝的统治只是王道和霸道的混合,其实更像商鞅严法治国一半,周公仁政一半。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陈普所作的《咏史》系列中的第一首,主要通过对汉宣帝时期政治的评价,表达了对法度与治国方略的见解。首句"不将法律作春秋",批评了某些人试图以个人好恶或道德标准来代替法律的公正执行,暗示了法律应如《春秋》般客观公正,而非个人意志的体现。次句"安得河南数国囚"则进一步指出,如果法律失去公正,就会导致无辜之人受到冤狱,如同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因苛政而囚禁无数。
后两句"莫道汉家杂王霸,十分商鞅半分周",通过比较汉朝的治国策略,强调汉宣帝时期并非一味霸道,而是吸取了商鞅严法治国和周朝礼乐教化的优点,试图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诗人认为,汉宣帝的统治并非单一的王霸之道,而是兼采法家和儒家思想,试图实现社会稳定与道德教化并举。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揭示了法律公正与治国策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不同传统中寻求恰当的平衡。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命总河白钟山巡抚高晋同往会商疏浚荆山桥堵筑毛城铺等工诗以示志
去秋河为灾,乃在孙家集。
漫渠未填筑,遂致洪波吸。
亟命事修防,亦得成功立。
其如已泄波,往往淤泥积。
荆山桥下川,较昔高数尺。
微山乃倒漾,沛鱼今在泽。
黍恐不能种,而况冀收麦。
疏瀹莫惜费,此实目所急。
同时毛城铺,分流减来脉。
治标出无柰,堤成应即塞。
而何值邂逅,河臣数经易。
因循置度外,庐凤复遭厄。
二患均要务,展转增反侧。
泻者塞其流,渟者疏其偪。
往哉相和衷,宣防勉奏绩。
讵可惜一劳,未敢期永逸。
但望夏田耕,稍救民残息。
斯则宣力多,岂在日扈跸。
《命总河白钟山巡抚高晋同往会商疏浚荆山桥堵筑毛城铺等工诗以示志》【清·弘历】去秋河为灾,乃在孙家集。漫渠未填筑,遂致洪波吸。亟命事修防,亦得成功立。其如已泄波,往往淤泥积。荆山桥下川,较昔高数尺。微山乃倒漾,沛鱼今在泽。黍恐不能种,而况冀收麦。疏瀹莫惜费,此实目所急。同时毛城铺,分流减来脉。治标出无柰,堤成应即塞。而何值邂逅,河臣数经易。因循置度外,庐凤复遭厄。二患均要务,展转增反侧。泻者塞其流,渟者疏其偪。往哉相和衷,宣防勉奏绩。讵可惜一劳,未敢期永逸。但望夏田耕,稍救民残息。斯则宣力多,岂在日扈跸。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81167c7208ac4a18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