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真阳峡六首·其一》
《过真阳峡六首·其一》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玉削双崖一水通,一重一掩重重

平生山水多少,最爱真阳第二峰。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第二(dì èr)的意思:指在某个排名或顺序中,位列第二。

多少(duō shǎo)的意思:表示数量或程度的不确定,有时也表示询问。

平生(píng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一生的时间。

山水(shān shuǐ)的意思:指自然风景,也用来形容艺术作品或人物的美丽和高尚。

生山(shēng shān)的意思:指事物发生变化,变得与以往完全不同。

真阳(zhēn yáng)的意思:真阳指的是太阳的真实光芒,比喻真理、正义和光明。

重重(chóng chóng)的意思:重复叠加,层层叠叠

一重一掩(yī chóng yī yǎn)的意思:形容事物表面上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有深刻的内涵。

翻译
玉质的山崖被削成两面,只有一条水路相通,
层层叠叠,遮掩又显现,景象深远。
注释
玉削:形容山崖陡峭如玉般光滑。
一水通:指有一条河流贯穿。
一重一掩:一层层的山峦相互遮挡。
更重重:形容山势连绵不断。
平生:一生中。
山水:泛指自然景色。
看多少:看过多少次。
最爱:最喜欢。
真阳:地名,可能指某个著名的山峰。
第二峰:指真阳山中的第二高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山水景观的深切情感。"玉削双崖一水通",这里的“玉削”形容山石光滑如玉,双崖之间被一条清澈的河流所穿越,显示出一种自然界中山水相依的美丽景象。"一重一掩更重重"则表达了诗人对层叠山峦的深邃感受,每一重山峰都像是被另一重所覆盖,更显得深远而迷离。

接下来的两句“平生山水看多少,最爱真阳第二峰”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怀。诗人在漫长的人生中见证了无数的山水景色,但最为心仪的是真阳中的第二高峰。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一种赞美,也反映出诗人独特的情感寄托和审美趣味。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真阳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同时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自然之美。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新秋月·其二

闻道天孙隔绛河,年年七夕一相过。

姮娥借助黄姑泪,侵晓金盘滴倍多。

(0)

荔支至颁赐朝臣因而有感

闽中佳实秋前到,相对年年有所思。

酬节秪供原庙荐,承恩非复寝门时。

飞来岭外炎风送,斜倚栏边揭露垂。

料得擎归旧鸳侣,几多欢喜几多悲。

(0)

春怀诗

漾澨南入江,岂复西为汉。

朱轮坠桑榆,讵返东而旦。

四时均易逝,三春更难绊。

九十忽云过,青韶亦已晏。

落英红贴波,轻棉白堆案。

关关南来莺,遥遥北去雁。

萋萋草茸砌,阴阴树隐岸。

怦然意靡宁,遑乐清閒宴。

繄我非伤春,所虑陇亩畔。

枯壤久待泽,终风日益扇。

播种惟兹时,过候饥将荐。

何辜兮吾民,凉德增腼面。

那无补苴策,济少而漏半。

披衣立宵宇,明星方烂烂。

繁虑赓长吟,聊用摅三叹。

(0)

恭谒永陵

追王传前籍,遗庥逮后昆。

高山瞻彼作,德水溯兹源。

疆理兴家室,星辰卫庙垣。

几多瓜瓞感,挥泪洒寒原。

(0)

疾雷驱雨去,爽籁送晴来。

极目川原阔,烟芜净点埃。

高峰全露日,低峰半掩云。

片刻阴晴各,天公巧画分。

立马待开霁,残丝霏细雾。

忽捲米颠图,却咏杜陵句。

围中逐白麋,天上驰苍狗。

何愁陆浑烧,却沐先生柳。

润逼绿嶕峣,高空一望遥。

山灵驱雾毂,去谒九天朝。

爽气拂鞍生,暅阳乍放晴。

浅黄并深紫,艳射一川明。

簇簇万芙蓉,含烟翠正浓。

不经新洗濯,讵肯露真容。

(0)

晓月

中秋今已度,圆轮日就缺。

东冈出纵迟,西宇明犹洁。

流光利征人,弄影宜素节。

林风惊雀眠,冷露泫蘅埒。

荒原乏晨鸡,旧顿行行别。

车马何萧萧,峦岫争巀嶭。

如游广寒界,桂华随意撷。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赵蕃 梅尧臣 程敏政 陈献章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