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顾少参山行韵二首·其一》
《次顾少参山行韵二首·其一》全文
明 / 邵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明月青天两度秋,太虚如水屋如舟。

一年节物还黄雀,十里溪光白鸥

自信菊华堪托醉,谁知萱草忘忧

山林况有平生癖,莫怪封章恳乞休。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鸥(bái ōu)的意思:白色的海鸥,比喻人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封章(fēng zhāng)的意思:指封存文件、封闭文件。

节物(jié wù)的意思:指节约使用物品,不浪费。

恳乞(kěn qǐ)的意思:恳切地请求,真诚地乞求。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年节(nián jié)的意思:年节是指一年中的节日,通常用来指代重要的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平生(píng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一生的时间。

乞休(qǐ xiū)的意思:请求休息或辞职

青天(qīng tiān)的意思:指晴朗明朗的天空,也可引申为没有障碍或压力的境地。

山林(shān lín)的意思:指山和林木,表示山林之间的景色或山林中的生态环境。

太虚(tài xū)的意思:指虚幻、空幻的样子或状态。

托醉(tuō zuì)的意思:假装醉酒以达到某种目的。

忘忧(wàng yōu)的意思:忘记忧愁,摆脱烦恼

溪光(xī guāng)的意思:指山间溪流映照的光亮。也用来比喻美好的景色。

萱草(xuān cǎo)的意思:指忠诚正直的人。

自信(zì xìn)的意思:对自己有信心,有坚定的信念和自我肯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邵宝在山中行走时所见之景与内心感受。首句“明月青天两度秋”以明月和青天为背景,勾勒出秋季夜晚的宁静与清冷,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接着,“太虚如水屋如舟”一句,将天空比作水面,房屋比作舟船,形象地展现了山中行走时的广阔视野和轻盈感。

“一年节物还黄雀,十里溪光共白鸥”两句,通过黄雀和白鸥的活动,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的平静。黄雀和白鸥分别代表了山林中的鸟儿和溪边的水鸟,它们的活动与季节的变化相呼应,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季节感。

“自信菊华堪托醉,谁知萱草未忘忧”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沉情感以及对生活的态度。菊花象征着高洁和坚韧,诗人相信在自然的怀抱中可以找到心灵的慰藉和解脱;而萱草,又称忘忧草,常被用来表达对忧愁的遗忘,这里暗示了诗人虽有忧愁,但依然能从自然中寻得安慰。

最后,“山林况有平生癖,莫怪封章恳乞休”两句,点明了诗人的个性和愿望。山林是诗人平生所爱,他渴望在此终老,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这里的“封章恳乞休”意味着诗人可能有意辞官归隐,追求更加自由和宁静的生活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个人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对生活态度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

作者介绍

邵宝
朝代:明

邵宝(1460-1527)字国宝,号二泉,江苏无锡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历为江西提学副使,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庄。文典重和雅,诗清和淡薄。著有《简端二馀》《慧山记》《容春堂集》等。
猜你喜欢

闲居感旧偶成十绝乘兴有作不复诠次·其三

璧老投冠去学禅,堂堂一鼓阵无前。

平生老伴唯均父,马病涂穷不著鞭。

(0)

庆尧侍者以诗相赠偶成绝句谢之

满城车马杂尘埃,所至如云拨不开。

只有西禅尧侍者,肯冲剧暑送诗来。

(0)

次韵王漕见赠并寄曾吉父二首·其二

曾子住南国,端居无所思。

逃禅不用酒,投笔谩成诗。

敏捷忘千虑,纵横又一奇。

子中有住处,莫待折肱医。

(0)

水西与李彦恢相从余将取旌德趋徽州彦恢先归旌德相候彭元任亦自太平县来相送遇于三溪驿遂同过旌德道中呈二子三首·其一

水西投宿返秋霜,起听晨钟厌束装。

尚惜故人轻作别,乱山深处过重阳。

(0)

送一书记果公作天宁化士

田家得米输官仓,一粒不得囊中藏。

天宁化士去如雨,此亦未易能低昂。

因官乞取民始病,况复妄邀檀越敬。

纵令不得半钱归,堂中圣僧应自知。

(0)

杂诗三首·其一

烹葵去王畿,剥枣在海角。

岁序忽已周,月亦频告朔。

向来手中扇,今此已倦捉。

尚嫌簿领繁,不厌朋友数。

尘埃向奔走,文字费雕琢。

途人有前知,子乃独未觉。

出门见大路,夫子焉不学。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