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以鲜明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社会价值观的深刻反思。首句“大堤儿女抹翠娥”,描绘了那些在繁华之地追求外在美的女子,她们精心打扮,如同涂抹翠绿的蛾眉,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她们对美的追求。接着,“贵财贱德君知么”一句,直指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重物质轻道德的现象,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人们是否真正懂得了价值的真谛,是将财富视为尊贵,还是将品德视为更为重要的品质?
接下来,“夭桃秾李虽然好,何似南山老桂柯”两句,通过自然界的对比,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夭桃秾李,即桃花和李花,它们鲜艳夺目,美丽诱人,但诗人却反问,这样的美与南山的老桂相比,哪一种更值得推崇?老桂虽不以艳丽著称,却以其坚韧、持久的生命力和香气,象征着内在的美德与永恒的价值。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内在美德的重视,以及对短暂外在之美与长久内在之美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明代社会的一些价值观倾向,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真善美深刻而独到的理解,鼓励人们超越表面的华丽,去追求更加深远和持久的价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读苏子瞻韩干马图诗
我虽不见韩干马,一读公诗如见者。
韩生画马常苦肥,肉中藏骨以为奇。
开元有臣善司牧,四十万匹屯山谷。
养之罕用食之丰,力不曾施空长肉。
韩生图像无乃然,我谓韩生巧未全。
君不见昔时骐骥人未得,饥守盐车惟有骨。
昂藏不受尘土侵,伯乐未来空伫立。
骐骥乏食肉常臞,韩生不写瘦马驹。
谁能为骥传之图,不如凡马饱青刍。
春雪二首·其二
天寒城南寺,门外无马迹。
东风雪疾消,春泥深一尺。
岂无老款段,畏蹶不敢策。
还归见儿女,怕冷不下席。
扬雄玄未就,双鬓飒已白。
虽云客载酒,此意终岑寂。
功成则有命,生事亦人力。
胡为不自勤,守此欲何获。
田桑既有裕,醪醴亦馀溢。
嗟哉好事客,从古百无一。
和晁应之悯农
南风吹麦麦穗好,饥儿道上扶其老。
皇天雨露自有时,尔恨秋成常不早。
南山壮儿市兵弩,百金装剑黄金缕。
夜为盗贼朝受刑,甘心不悔知何数。
为盗操戈足衣食,力田竟岁犹无穫。
饥寒刑戮死则同,攘夺犹能缓朝夕。
老农悲嗟泪沾臆,几见良田有荆棘。
壮夫为盗羸老耕,市人珠玉田家得。
吏兵操戈恐不锐,由来杀人伤正气。
人间万事莽悠悠,我歌此诗闻者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