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与萧旷冥会诗·其一》
《与萧旷冥会诗·其一》全文
唐 / 甄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愁寂(chóu jì)的意思:形容心情忧愁,寂寞无聊。

翠羽(cuì yǔ)的意思:形容美丽的羽毛

明晨(míng chén)的意思:指明天的早晨,也可引申为指未来的某个时刻或某个具体的时间点。

清风(qīng fēng)的意思:指清新、舒适的风。比喻清新的气息或环境。

沙渚(shā zhǔ)的意思:指沙地和岛屿,比喻边远偏僻的地方。

烟销(yān xiāo)的意思:烟消云散,形容事物消失无踪,不复存在。

一弄(yī nòng)的意思:指一次行动或操作,通常指不经思考或粗心大意地做事。

玉箸(yù zhù)的意思:指君子或贵族使用的餐具,比喻高贵、优雅的生活方式或品味。

渚烟(zhǔ yān)的意思:指江湖上的一种风气,即江湖中人之间的暗中交流、暗中勾结、暗中串通等行为。

朱弦(zhū xián)的意思:指琴弦上的红色丝线,比喻事物的关键或关键人物。

追赏(zhuī shǎng)的意思:指人们追求名利、财富等物质利益。

注释
玉箸:玉制的筷子,古代贵族妇女常用。
魏宫:魏国的宫殿,这里可能指代昔日的宫廷生活。
朱弦:红色的琴弦,古代形容乐器华丽。
清风:比喻琴声的清新、高雅。
明晨:次日早晨。
愁寂:担忧寂寞,可能指孤独或对过去的怀念。
沙渚:沙滩上的小洲。
翠羽:绿色的羽毛,可能象征失落的美好事物。
空:空荡,暗示美好不再。
翻译
她用玉制的筷子托着脸颊,回忆起魏宫的繁华
琴声一曲,如同清风吹过,洗涤心灵
鉴赏

这首诗是甄洛的《与萧旷冥会诗(其一)》,创作于唐代。从艺术风格和内容来看,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古典意象,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高洁的精神境界。

首句“玉箸凝腮忆魏宫”通过对玉箸(一种乐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魏国宫廷音乐的怀念。这种怀旧情绪蕴含在对过去美好事物的追思之中,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现实不满和向往理想境界的情感倾向。

“朱弦一弄洗清风”则更进一步展开了这种情感。朱弦指的是红色的琴弦,通过乐器的演奏来净化心灵,抒发胸中的块垒。这不仅是对音乐美的赞颂,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澄明与纯洁。

接下来的“明晨追赏应愁寂”透露出一种在清晨时分回味往昔、感受孤寂的情景。这里的“追赏”强调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珍视和缅怀,而“愁寂”则表现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忧伤。

最后,“沙渚烟销翠羽空”描绘了一种超脱凡尘、飞升至高的意境。沙渚指的是河岸,烟销形容一种淡远的景象;翠羽则是仙鹤的美称,这里象征着诗人心中的自由与纯净。

整首诗通过对音乐和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怀念、现实的超越以及对未来理想状态的向往。这种情感和意境的交织,恰到好处地展现了诗人的艺术功力和深邃的情思。

作者介绍
甄后

甄后
朝代:唐

文昭甄皇后(183年1月26日—221年8月4日),名不明,相传为甄宓,实则无记载。史称甄夫人。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人,上蔡令甄逸之女。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建安中期,袁绍为次子袁熙纳之为妻。建安九年(204年),曹操率军攻下邺城,甄氏因为姿貌绝伦,被曹丕所纳,甚得宠爱,生下儿子曹叡和女儿曹氏(即东乡公主)。黄初二年(221)六月,遣使赐死甄氏,葬于邺城。 曹叡即位后,追谥甄氏曰文昭皇后。太和四年十二月辛未日(231年2月17日),明帝曹叡将甄氏改葬于朝阳陵。
猜你喜欢

无题

二八当筵舞《柘枝》,东涂西抹赛新奇。

而今粉暗胭脂冷,懒去翻腾十样眉。

(0)

追旧二首·其二

空谷何由滞此人,束书万里岂忧贫。

秋清车驾滦河上,匹马嘶风在后尘。

(0)

送王季宝归江西

露白村村晓,霜红叶叶飞。

愁边仍岁晚,客里又人归。

未别情无奈,临分语复遗。

往来黄子敬,莫惜寄新诗。

(0)

过吴江

离离远村落,晴不见炊烟。

秋水涨无岸,野舟撑入田。

天留新稼穑,人恋旧山川。

不待鸿飞定,西风已肃然。

(0)

廉州阻风

自因三宿致绸缪,岂为狂风殢客舟。

乡国十年思旧雨,河山千里记前游。

黄云酿雪禾将刈,绿雾笼霞橘渐收。

离别不堪成怅望,雁孤飞起白蘋洲。

(0)

天冠山同诸学士为祝丹阳赋·其二逍遥岩

鹏抟九万里,篱鴳飞咫尺。

所以达观人,亦各适其适。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张洵佳 李洪 李英 乌斯道 卢楠 陈渊 董元恺 吴俨 唐之淳 张诩 曾广钧 释宝昙 杨时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