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松堪系马,遇钵更投针。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用(bù yòng)的意思:不需要、不必要
东林(dōng lín)的意思:指东晋时期桓温、桓玄父子的势力范围,后来泛指权贵集团。
多罗(duō luó)的意思:多罗指的是形容人多、事物繁杂、杂乱无章的情况。
记得(jì de)的意思:保持记忆,不忘记。
尽是(jìn shì)的意思:充满、全是
精舍(jīng shè)的意思:指修行者、学者修身养性的地方。
朗吟(lǎng yín)的意思:指声音悠扬地吟唱或诵读,形容诗歌或文章的朗诵。
默想(mò xiǎng)的意思:默默地思考和反思
忘机(wàng jī)的意思:指人忘却尘世间的纷扰,心无挂碍,达到超脱的境界。
微尘(wēi chén)的意思:微小的尘埃或灰尘。
息影(xī yǐng)的意思:停止行动,不再出现。
系马(xì mǎ)的意思:指对人或事物进行严密的监管或控制。
一雨(yī yǔ)的意思:指一场雨,也可引申为一次变革或一次重大事件。
语默(yǔ mò)的意思:指言语缄默,不说话或保持沉默的状态。
支郎(zhī láng)的意思:指父母亲无法养育子女,把子女送给他人抚养。
- 注释
- 松:松树。
堪:能够。
系:拴。
马:马。
遇:遇见。
钵:僧人的食具。
投:放下。
针:细小物品。
汤师:指代某位禅师。
句:话语。
高禅:高深的禅理。
朗吟:大声吟诵。
精舍:清净的僧舍。
语默:言语和沉默。
东林:东林寺。
尽:洗净。
忘机侣:不计心机的朋友。
惊:惊动。
息影禽:栖息的鸟儿。
一雨:一场雨。
微尘:尘埃。
支郎:对友人的称呼。
许:允许。
数过:多次来访。
嗅:闻。
薝卜:一种香料植物。
不用:无需。
算:计算。
多罗:繁琐的礼节。
- 翻译
- 有棵松树可以拴马,遇见僧钵就可放下针
还记得汤师曾说过的话,高深的禅理助我吟诵
趁着晴天走进清净的僧舍,默念着东林寺的往事
这里都是不计心机的朋友,谁能惊动栖息的鸟儿
一场雨后尘埃洗净,我期待着多次来访
正像欣赏薝卜花香,无需计算繁复的礼节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方僧侣在长安诸寺之间游历的景象和心境。开头两句“有松堪系马,遇钵更投针”生动地展现了僧人日常生活中的细节:用松枝拴好马匹,偶尔捡起地上的钵(佛教僧侣吃饭的器具)并小心翼翼地将其归位。这两件琐事透露出一种平和与自在。
接下来的“记得汤师句,高禅助朗吟”则是对前人诗文的缅怀和对同伴僧侣间相互帮助、共同诵读佛经的情景。这里的“汤师句”可能指的是某位师父的教诲或诗句,而“高禅”则是一种心境,意在表达对禅定的崇尚和追求。
诗人随后写道:“乘晴入精舍,语默想东林。”这里,“乘晴”意味着趁着晴朗的天气,僧侣步入那宁静幽雅的佛寺内室(精舍),心中或许浮现出对“东林”的思念。东林可能是某个特定的地方,或是一种精神寄托。
下两句“尽是忘机侣,谁惊息影禽”则表达了僧侣们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自然界中生物(如影中的禽鸟)不再有过多惊扰和干涉。
最后,“一雨微尘尽,支郎许数过。方同嗅薝卜,不用算多罗”则是对某次雨后情景的描绘,及僧侣之间无需计较、互相谅解的情感交流。“一雨”洗净了尘世的喧嚣,“微尘尽”象征着心灵的澄清;“支郎许数过”则是对某种协议或约定的达成,可能是在僧侣之间就物质需求进行的简单协商。而“方同嗅薝卜,不用算多罗”则表明在这群体中,他们对于物资并不计较,每个人都能从对方身上获得支持和理解,就如同嗅探着草丛中的香气而不需过分计算。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僧侣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他们超然物外、心灵澄明的一种精神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皖山隐者
野人原上十五里,寒厓白日啼山鬼。
万峰重叠路回旋,半间箬屋青松底。
老僧和锸入烟霞,满林摇落朱藤华。
烧田种寒粟,斸地栽胡麻。云根拨笋,涧底寻茶。
粪火深埋魁芋种,砂瓶烂煮黄箐芽。
人谓隐者閒不足,何故山翁事驱逐。
山翁笑指溪上桃,庭前竹,春风几度更新绿。
香严不作灵云死,徒有是非喧两耳。
争似侬家百不知,从教少室分皮髓。
题高尚书夜山图
高李风流仕西浙,共倚危楼望吴越。
吴越江山千万里,高侯画对中秋月。
生纸经营入董源,朦胧烟树迷宫阙。
玉露沈沈四泬寥,潮声已息箫声咽。
不写思陵全盛时,空遗白塔堪愁绝。
君不见王子猷,亦向山阴弄雪舟。
谁拈秃笔埽清游,古今嘉致总悠悠。
送索都事赴浙东佥宪
挟策事明主,出入承明庐。
一为淮南宾,籍籍播清誉。
制诏擢御史,行台在东吴。
间岁升幕府,遄闻复超除。
宾客出相送,饯饮西城陬。
持节往何之,直指婺女墟。
东瓯杭于越,会稽薄海嵎。
行部列郡中,山川郁盘纡。
长吏走上谒,县令为前驱。
驷马何奕奕,高盖拥路衢。
观者咸叹息,云是今大儒。
谁言钟鼎贵,曾不由诗书。
区区刀笔吏,安□遏亨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