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段文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赠僧五首》中的神照上人一首。诗中描绘了僧人的心境和言行,表现了对佛教修行者的赞美。
"心如定水随形应":此句比喻僧人的心如同静止的水面,能够平和地接纳一切事物,与万物和谐相处。"随形应"表明僧人能够根据不同情况作出适宜的回应。
"口似悬河逐病治":这句话则是形容僧人的言语如同奔流不息的河流,具有治疗世间疾病和烦恼的力量。这里的“逐病”指的是通过讲解佛法来消除人们心灵上的痛苦。
"曾向众中先礼拜":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的尊敬之情。在众多的人群中,诗人首先向僧人表示崇敬之意,这不仅是对个人修行的尊重,也反映出当时佛教在社会中的广泛影响。
"西方去日莫相遗":最后一句则是在表达希望与僧人保持联系,不论彼此将来走向何方,都不要忘记对方。这里的“西方”常常象征着心灵的归宿,也是佛教中的极乐净土。
总体而言,白居易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对佛教僧侣高尚精神状态和修行境界的钦佩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唐代文化中佛儒融合的一种美好风俗。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平原行
羯奴骋兵伤滥恩,天宝之祸将自焚。
三郎宫中略不省,履霜有戒知何人。
平原蹇蹇真王臣,沈虑久识幽营氛。
泛舟从酒运奇略,一日楼橹惊云屯。
铁舆南来从猎火,河朔风靡烟尘昏。
孤城平地独与抗,勇鼓义旅争鲸吞。
西开土门掎蛇阵,南激睢守遮厓垠。
滔天腥秽思一扫,誓与此羯不两存。
书生信能立大事,竟掣贼肘西南奔。
事虽旷代有足感,鲁公之义世所尊。
我来吊古增永慨,苍烟草树连荒闉。
欲寻遗庙不复见,宝刻留在东方珉。
栖盖亭前野日曛,平原城下酹忠魂。
朝廷何尝容直道,志士蹈难甘捐身。
此心自视无愧已,一时知否非所论。
嗟予何者敢跂慕,屡书不厌枭鸾分。
当年纪载两鬼域,九泉奄奄随埃尘。
先生一死固不朽,雅操何翅同松筠。
故应烈日秋霜气,千古堂堂凛若神。
《平原行》【元·王恽】羯奴骋兵伤滥恩,天宝之祸将自焚。三郎宫中略不省,履霜有戒知何人。平原蹇蹇真王臣,沈虑久识幽营氛。泛舟从酒运奇略,一日楼橹惊云屯。铁舆南来从猎火,河朔风靡烟尘昏。孤城平地独与抗,勇鼓义旅争鲸吞。西开土门掎蛇阵,南激睢守遮厓垠。滔天腥秽思一扫,誓与此羯不两存。书生信能立大事,竟掣贼肘西南奔。事虽旷代有足感,鲁公之义世所尊。我来吊古增永慨,苍烟草树连荒闉。欲寻遗庙不复见,宝刻留在东方珉。栖盖亭前野日曛,平原城下酹忠魂。朝廷何尝容直道,志士蹈难甘捐身。此心自视无愧已,一时知否非所论。嗟予何者敢跂慕,屡书不厌枭鸾分。当年纪载两鬼域,九泉奄奄随埃尘。先生一死固不朽,雅操何翅同松筠。故应烈日秋霜气,千古堂堂凛若神。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31267c6b6541a388474.html
阳春怨二首·其一
江头怕见杨柳春,杨花飞来愁杀人。
红颜落尽花片新,黄昏无人泪沾巾。
旧花被叠凝春尘,梦中忽见浑未真。
隔花半面春山颦,恨郎不归多怨嗔。
不知两处同苦辛,同是天涯愁恨人。
几年心事向谁说,花落莺啼昼掩门。
续感兴二十五首·其二十一
匣空龙得偶,厨封画通神。
可怜种瓜客,犹自标故秦。
当时祖龙死,逐鹿灞水春。
早飞将军檄,晚分丞相茵。
抵死心不閒,不顾刍狗陈。
陶朱去越后,未肯休此身。
犹闻载窈窕,千金散贱贫。
何如白云叟,自与青山邻。
十年一易世,眉目辄少嚬。
悠悠华山里,甘作骑驴人。
送徐生还鄂
燕山送客归南州,兴来每恨无扁舟。
君归为我谢江汉,思君不见令人愁。
千里风烟想萧洒,一代英雄成古丘。
当年才气鹦鹉洲,抚掌笑杀黄鹤楼。
黄鹤归来哀江头,江山依旧人悠悠。
浮云万古恣变灭,眼中扰扰何时休?
紫阳仙人歌远游,飞蛟起灭三千秋,为君挥手昆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