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恰当花落候,钟声还被鼓声催。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业(bái yè)的意思:指辛苦努力的工作或事业,但最终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或成果。
不回(bù huí)的意思:不再回来或不再回去
渡口(dù kǒu)的意思:渡口是指过河的地方,也可以比喻解决问题或克服困难的关键节点。
归乡(guī xiāng)的意思:指回到家乡或故乡。
黄冠(huáng guān)的意思:指年轻人在学术或事业上非常有成就,超过了同龄人。
口熟(kǒu shú)的意思:指某个内容熟悉到可以脱口而出的程度。
龙腮(lóng sāi)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威风凛凛,气势雄伟。
恰当(qià dàng)的意思:合适;适当。
上夜(shàng yè)的意思:指夜晚到来,人们仍然坚持工作或学习,不休息。
乡井(xiāng jǐng)的意思:指乡间的井,比喻小地方的环境、氛围或局限性。
夜台(yè tái)的意思:夜晚的台阶,比喻权力高层的行为或决策。
于此(yú cǐ)的意思:指在此地,在这里。表示事物发生或存在的地点。
正好(zhèng hǎo)的意思:刚好符合预期或需要;恰好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美的送别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哀悼之情与自然景色的融合。
首句“柳坡渡口熟黄梅”,以“熟黄梅”点明时节,暗示了离别的氛围。黄梅季节,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忧伤,渡口边的柳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也在为逝者惋惜。
“正好尝酸去不回”一句,既指出了离别时的酸楚,也暗含了对逝者的不舍与怀念。离别是苦涩的,一旦离去,便再无回头之日。
“月落恰当花落候,钟声还被鼓声催。”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哀愁。月落花谢,象征着生命的终结,而钟声与鼓声交织,既是时间的流逝,也是对逝者的悼念。钟声悠长,鼓声沉重,它们共同构成了送别仪式的背景音乐,增添了哀伤的氛围。
“身随白业归乡井,头戴黄冠上夜台。”这里描述了逝者归乡的过程,身随白业(可能指的是白色的棺材)回到故乡,头戴黄冠(佛教僧侣的标志),表明逝者已踏入另一个世界。这一句表达了对逝者的尊重与怀念,同时也暗示了对佛教信仰的理解和接受。
“净埽庭前晒经石,迟君于此曝龙腮。”最后两句描绘了后人在逝者墓前的祭奠活动。清扫庭院,晾晒佛经石,这些动作充满了宗教色彩,体现了对逝者的纪念与信仰的延续。而“曝龙腮”可能是指在墓前摆放供品,供品上的龙腮寓意吉祥,寄托了生者对逝者的祝福与思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仪式活动的描写,深刻地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以及对生命、死亡、信仰的思考。它不仅是一首悼亡诗,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让人在缅怀中感受到生命的庄严与美好。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由十八盘登青柯坪坐莲花峰阯不及登陟怅然有作
炼石无定冶,愈变乃愈工。
九峰复九折,一折殊一峰。
方割紫玛瑙,圆擢青芙蓉。
高低若迎送,直到方与蓬。
西轩倍开豁,正在莲叶东。
似将万丈华,倒插天镜中。
朝光倏照耀,紫翠升长空。
遥知烟彩内,定有仙灵踪。
捽将芳露气,结作青瑶宫。
自顾真病鹤,六翮惭氋氃。
三山幸咫尺,不虑回舟风。
愿乞并州刀,剪取碧色茸。
裁为瑟瑟衣,仙乎竭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