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安恬(ān tián)的意思:安静平和,心情舒畅。
乘时(chéng shí)的意思:抓住时机,利用时机。
关外(guān wài)的意思:关外指的是中国古代的边疆地区,特指长城以外的地方。在现代汉语中,关外也可以用来指代离开熟悉的环境,远离家乡的地方。
何必(hé bì)的意思:表示某种行为或做法没有必要或没有意义。
既已(jì yǐ)的意思:已经,已经发生或完成。
居敬(jū jìng)的意思:谦虚恭敬,礼貌有礼。
闾阎(lǘ yán)的意思:指官员贪污受贿、贪婪残暴的行为。
偏长(piān cháng)的意思:超过正常长度或时间的长。
闰秋(rùn qiū)的意思:指闰年的九月。也比喻好事多于坏事。
宿麦(sù mài)的意思:指宿在麦田中的鸟儿,比喻长期在某个地方居住或停留。
外候(wài hòu)的意思:指在外面等候、守候。也用来形容外出等候的人。
为政(wéi zhèng)的意思:指担任政府职务,治理国家。
行简(xíng jiǎn)的意思:行为简单、态度直接,不喜欢复杂和拖泥带水的事情。
绣衣(xiù yī)的意思:绣衣是指绣制的衣物,比喻外表华丽但内里空虚的东西。
衣食(yī shí)的意思:指衣服和食物,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乾隆皇帝弘历对地方治理的见解与期望。通过“通闰秋偏长,关外候尚暖”两句,诗人巧妙地将自然季节的变化与地方治理的时机相联系,暗示了把握时机的重要性。接下来,“乘时种宿麦,翻犁趁閒缓”则展现了农事活动的有序进行,体现了顺应自然规律与合理安排时间的智慧。
“塞墐既已毕,衣食粗云办”描述了地方事务的完成,包括房屋的修缮和物资的准备,预示着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最后,“闾阎象安恬,绣衣何必遣”表达了地方社会的和谐安定,即使没有高级官员的频繁干预,也能保持秩序与平静。这反映了弘历对于高效、简约、和谐治理理念的追求。
“因知为政方,居敬而行简”则是全诗的总结,强调了治理国家应持敬畏之心,行事简明有效。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对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远离曲
远郎竟何去,别郎不得语。
瑟瑟复悽悽,日暮风吹雨。
小雨滴花香,大雨倒垂杨。
狂风横艇子,冲散两鸳鸯。
艇子归南浦,采莲独倚橹。
莲花叶上红,莲子心中苦。
采莲爱莲花,别郎惜侬家。
侬家见郎时,桃腮柳叶眉。
眉梢翠初润,含情羞一瞬。
分明云母屏,映出鸦雏鬓。
宛转取郎怜,别郎尚依然。
还将见郎貌,送郎出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