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同颜使君真卿袁侍御骆驼桥玩月》全文
- 注释
- 山中:指山区或山间。
常见月:经常能看到月亮。
不及:比不上。
共游时:一起游玩的时候。
水上:指水面之上。
恐将缺:担心月亮会变得不圆满,这里比喻有所遗憾。
林端:树林的顶端。
爱落迟:喜欢月亮慢慢沉落的样子,表达了留恋之情。
乌惊:乌鸦被惊起。
宪府客:指有身份的客人,可能特指诗人自己或其他文人。
人咏:人们吟诵。
鲍家诗:指鲍照的诗,鲍照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
永夜:漫长的夜晚。
南桥:地名或泛指桥梁的南端。
裴回:即徘徊,来回走动,表现出犹豫不决或不舍的心情。
若有期:好像在等待某个约定或期望的事情发生。
- 翻译
- 山中常见到月亮,却比不上与你同游的时光。
水面上的月影似乎带着几分缺失,我偏爱它迟迟不肯从树梢落下。
乌鸦惊飞,像是在迎接尊贵的宾客,人们吟诵着鲍照的诗句。
长夜里我在南桥上凝望,徘徊不前,仿佛在期待着什么。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不舍。开篇“山中常见月,不及共游时”表达了诗人平日在山中频繁见到的明月,与之相比,曾与友人共同赏月的时刻却弥足珍贵。接下来的“水上恐将缺,林端爱落迟”则透露出诗人对月亮即将隐去的担忧,以及对其在树梢上恋恋不舍的欣赏。
“乌惊宪府客,人咏鲍家诗”一句中,“乌惊宪府客”可能指的是夜晚乌鸦啼叫声惊扰了寂静的官府,而“人咏鲍家诗”则表明人们仍在吟诵着鲍家的诗篇,显示出诗人的文学素养和对前代诗人的尊崇。
最后,“永夜南桥望,裴回若有期”则是诗人在漫长的夜晚于南桥上凝视月亮,期待着类似裴回那样的会面,如同有约定一般。这里的“裴回”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历史人物或是一种象征,代表了一种美好的相聚。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美好相遇的期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