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识(bù shí)的意思:不了解或不认识
曹刘(cáo liú)的意思:曹刘是指曹操和刘备这两位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成语“曹刘”常用来表示两个人或团体之间的对立或敌对关系。
道曹(dào cáo)的意思:道曹是指道德高尚、品行端正的官员。
风清(fēng qīng)的意思:形容风景明亮清爽,没有杂物。
国风(guó fēng)的意思:国家的风格和气质,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特点和风貌。
家计(jiā jì)的意思:家庭的财务状况和经营计划。
猛虎(měng hǔ)的意思:指勇猛、凶猛的虎。比喻勇敢、凶猛的人。
三伏(sān fú)的意思:指夏季的三个“伏天”,即初伏、中伏和末伏。
水国(shuǐ guó)的意思:指一个地方或国家水多、水势汹涌,或者指一个人喜欢水,善于水上活动。
微歌(wēi gē)的意思:微小的歌声
五更(wǔ gēng)的意思:指天亮前的最后一刻,也指深夜。
养茶(yǎng chá)的意思:培养和保护好茶叶,使其品质更佳。
张王(zhāng wáng)的意思:指人们争斗不休,互不相让,无法取得共识。
铮铮(zhēng zhēng)的意思:形容声音清脆响亮,也用来形容人的精神饱满、意志坚定。
竹养(zhú yǎng)的意思:指人们在生活中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像竹子一样谦虚地生长和养成品质。
猛虎行(měng hǔ xíng)的意思:形容人行动勇猛有力。
- 注释
- 俯槛:倚着栏杆。
微歌:轻声歌唱。
猛虎行:古曲名,此处可能象征勇猛或壮志。
暮楼:傍晚的楼阁。
钟铁:形容钟声如铁般坚硬。
石剑:古代兵器,此处可能象征坚韧或决心。
三伏:夏季最热的三个月。
巴猿:指四川一带的猿猴,以其叫声报时。
种竹养茶:农耕生活,象征简朴。
家计薄:生活清贫。
国风清:国家风气淳朴。
张王左道:历史典故,可能指某种策略或方法。
曹刘战:指三国时期曹操和刘备之间的战争。
祇园:古地名,此处可能象征远离战乱的宁静之地。
不识兵:不知军事,隐含和平之意。
- 翻译
- 倚着栏杆轻声唱起《猛虎行》,暮色中钟声如铁般铿锵。
酷暑时分磨砺石剑,期待巴蜀猿猴报晓五更天。
家中种植竹子、养茶,生活简朴,山水环绕,国风淳朴。
历史上的张王之战与曹刘之争,祇园之地却不知兵戈之事。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法济寺的游历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生活状态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泊。
"俯槛微歌猛虎行,暮楼钟铁又铮铮。" 这两句诗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寺庙晚景,山间猛虎的吼声与寺中暮钟的鸣响交织,营造了一种幽深而神秘的氛围。
"好将石剑磨三伏,自有巴猿报五更。"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修身养性的追求,用“石剑”比喻坚韧不拔的意志,而“三伏”指的是夏季最热的时节,表明诗人的锲炼如一日甚于一日。“巴猿报五更”则是说夜深人静之时,有猿啼响起,更深了夜的寂静。
"种竹养茶家计薄,依山临水国风清。" 这两句诗展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对自然美景的享受,“种竹养茶”表明诗人过着一种简单而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而“家计薄”则透露出诗人不以物质富裕为追求。“依山临水”则描绘了法济寺所处的自然环境,山清水秀,远离尘嚣。
"张王左道曹刘战,秖此祇园不识兵。"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战争的淡漠以及对和平生活的珍视。“张王左道曹刘战”是指古代名将们的战绩,而“秖此祇园不识兵”则意味着在这座寺庙中,诗人远离纷争,只愿沉浸于自然之美,不愿涉足战争之事。
整首诗通过对法济寺周遭环境和个人生活的情感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体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