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溪酌月羞溪毛。
《教授颜端行出示所和老杜曲江章因次韵·其一》全文
- 注释
- 浮云: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秋天:指季节。
高:形容天空广阔。
翻金涛:比喻月光下的水面泛起金色波纹。
酌:饮酒。
羞溪毛:形容溪边草木在月光下显得娇羞。
酬:应答,共饮。
沈谢:沈约、谢朓,南朝著名诗人。
刘曹:刘桢,三国时期诗人,此处泛指才子。
- 翻译
- 浮云卷走了秋天的高远,月光洒在水面泛起金色波涛。
对着溪流饮酒,连溪边的草木都感到羞愧。
举杯还未饮下,想找谁来共饮,这可不是沈约、谢朓和刘桢他们的诗情酒兴。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题为《教授颜端行出示所和老杜曲江章因次韵(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与内心的情感流动。
"浮云捲尽秋天高" 一句描绘了一幅清朗的秋日天空,云朵散去,露出高远的蓝天,给人以辽阔和自由之感。紧接着的 "月光照水翻金涛" 则是夜景,明亮的月光洒在水面上,如同翻滚的金波,让人感到一种静谧而又壮丽的情境。
第三句 "临溪酌月羞溪毛" 中,诗人站在溪边,举杯对月,似乎有些羞涩之情。这里的 "羞溪毛" 可能是因为月光下的溪水如同细毛,或许诗人心中有所思,不忍心饮酒,感到一丝羞愧。
最后两句 "举杯未饮欲谁酬,兹非沈谢须刘曹" 表达了诗人的困惑与无奈。他举起酒杯,却不知该向谁倾诉自己的情感。这里的 "沈谢" 指的是唐代诗人沈佺期和谢灵运,而 "刘曹" 则可能指的是更早一些的文学巨匠,如刘桢、曹植等。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在文学创作上的孤独与挑战,寻找知音却又感到无从酬答。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胸襟与才华。王之道以此诗表达自己的文学追求,以及在艺术创作中寻找共鸣者的心声。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