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刘 司 法 之 越 唐 /皎 然 萧 萧 鸣 夜 角 ,驱 马 背 城 濠 。雨 后 寒 流 急 ,秋 来 朔 吹 高 。三 山 期 望 海 ,八 月 欲 观 涛 。几 日 西 陵 路 ,应 逢 谢 法 曹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背城(bèi chéng)的意思:指放弃城池,退守到较为安全的地方。也可指放弃防守,主动出击。
城濠(chéng háo)的意思:城濠是指城墙和护城河。比喻固守城池,坚守阵地。
法曹(fǎ cáo)的意思:指法律界人士,特指律师或法官。
寒流(hán liú)的意思:
[释义]
(1) (名)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
(2) (名)指寒潮。〈外〉日语。
[构成]
偏正式:寒(流
[例句]
寒流已过去。(作主语)
[反义]
暖流期望(qī wàng)的意思:希望某事能够实现或达到预期的结果。
驱马(qū mǎ)的意思:指驱使马匹前进,比喻推动事物发展或进展。
日西(rì xī)的意思:指太阳落下的方向。
三山(sān shān)的意思:形容事物数量多、庞大。
朔吹(shuò chuī)的意思:朔风吹拂,指寒冷的北风吹来。
西陵(xī líng)的意思:指人们追念故人时的哀思和思念之情。
萧萧(xiāo xiāo)的意思:形容风声、树叶等发出的声音,也可形容草木凋零、寂静无声。
雨后(yǔ hòu)的意思:指雨后天晴,雨过天晴,形容事情经过困难或逆境后,出现好转或变得更好。
- 注释
- 萧萧:形容风声或草木摇动声,这里指号角声的凄凉。
夜角:夜晚响起的号角。
驱马:骑马前行。
城濠:围绕城市的护城河。
寒流:这里指因雨水而变得寒冷的水流。
急:湍急,速度快。
朔吹:北风,秋冬季节从北方吹来的风。
高:形容风力强劲。
三山:泛指远处的山峰,也可指具体地名,这里象征着远方。
望:期待,向往。
海:大海,广阔的水域,象征着壮丽的景色。
八月:秋季的一个月份,常有大潮。
观涛:观看波涛汹涌的海浪。
西陵路:西陵的道路,具体的路线或象征旅途。
应逢:应当会遇到。
谢法曹:人名,可能是一位姓谢的官员或文人,法曹为古代官职名。
- 翻译
- 夜晚号角声声凄凉响彻,骑马离开城墙边的护城河。
雨后寒冷的水流更加湍急,入秋后北风强劲刮得高。
望着三山期待着大海的壮阔,八月时又想观赏汹涌的波涛。
走在这西陵路上已有几日,应该不久会遇到那位叫谢法曹的朋友。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秋夜的场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不舍。开篇“萧萧鸣夜角,驱马背城濠”两句,设定了一个寒冷而又急促的秋夜场景,其中“萧萧鸣夜角”传递出一种凄厉的声音,而“驱马背城濠”则展示了一种紧迫的行动。
接下来的“雨后寒流急,秋来朔吹高”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肃杀气氛,其中“雨后寒流急”描写了雨后的河流变得更为迅猛,而“秋来朔吹高”则强调了秋风的凛冽。
诗人在下一句中表现出对远方海洋的向往,“三山期望海”,其中“三山”可能是指某些具体的地理环境,但更多地体现了诗人跨越重重障碍以达目的地的坚定决心。紧接着,“八月欲观涛”则表明诗人对巨大波涛的渴望,时间设定在八月,也增添了一种秋天特有的苍凉感。
最后两句“几日西陵路,应逢谢法曹”,则是对即将踏上旅途的预告,其中“几日”表达了不久的未来,“西陵路”指的是通往目的地的道路,而“应逢谢法曹”则是在期待与刘司法(即诗中所述之人)不期而遇。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旅途和可能的重逢充满期待的心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宋构朝散知彭州迎侍二亲
东来谁迎使君车,知是丈人屋上乌。
丈人今年二毛初,登楼上马不用扶。
使君负弩为前驱,蜀人不复谈相如。
老幼化服一事无,有鞭不施安用蒲。
春波如天涨平湖,鞓红照坐香生肤。
帣鞲上寿白玉壶,公堂登歌《凤将雏》。
诸孙欢笑争挽须,蜀人画作西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