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和 送 牡 丹 韵 宋 /刘 过 娉 娉 嫋 嫋 洛 阳 花 ,合 在 瑶 池 阿 母 家 。乞 与 老 人 浑 不 爱 ,白 髯 相 对 毵 乌 纱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阿母(ā mǔ)的意思:指儿女对母亲的尊称,也可泛指对年长妇女的尊称。
老人(lǎo rén)的意思:指年纪大的人,尊称老年人。
洛阳(luò yáng)的意思:指文化名人或作品在洛阳特别受到重视和推崇。
母家(mǔ jiā)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原籍或祖籍。
袅袅(niǎo niǎo)的意思:形容烟雾、香气等轻柔、缭绕的样子。
娉娉(pīng pīng)的意思:形容女子婉约、柔美的样子。
乞与(qǐ yǔ)的意思:请求给予或索取
乌纱(wū shā)的意思:指黑色的头巾或面纱,也比喻隐藏真相或掩盖事实。
相对(xiāng duì)的意思:相对表示相互之间存在关联或对比的状态。
瑶池(yáo chí)的意思:指美丽的地方或美人。
洛阳花(luò yáng huā)的意思:指美丽而短暂的事物或人。
娉娉袅袅(pīng pīng niǎo niǎo)的意思:形容女子婉约、柔美的样子。
- 翻译
- 姿态优美的洛阳花儿盛开
应该被安置在瑶池仙子阿母的家中
- 注释
- 娉娉袅袅:形容女子姿态轻盈柔美。
洛阳花:指代美丽的花卉,可能特指洛阳的名花。
瑶池:神话中的仙境,常用来象征极乐或高贵之地。
阿母:对神仙或尊贵女性的称呼,这里指瑶池的主人。
乞与:请求给予。
老人:此处可能指诗人自己或者年长之人。
浑不爱:全然不喜爱。
白髯:白色的胡须。
毵:形容毛发细长散乱的样子。
乌纱:古代官员的官帽。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过的作品,名为《和送牡丹韵》。诗中的意境优美,语言细腻,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与艺术造诣。
“娉娉袅袅洛阳花”一句,以洛阳城中盛开的花朵来形容牡丹之美,"娉娉袅袅"四字生动地描绘出牡丹轻柔、优雅的姿态,给人以视觉与感官上的双重享受。
“合在瑶池阿母家”表达了诗人对传说中仙界瑶池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愿望。"阿母"一词,更增添了一丝亲切与温馨,彰显诗人的情感深度。
“乞与老人浑不爱”一句,则是对牡丹之美的赞叹与渴望,希望能与这份美丽永远相伴。"乞与"二字流露出诗人迫切的心愿,而"浑不爱"则表达了一种无条件且永恒的情感投入。
“白髯相对毵乌纱”这一句,更是画面之美,情境之深。"白髯"指的是年迈老人的头发,而"相对"则意味着诗人与这份美丽面对面地凝视。"毵乌纱"形容的是牡丹花瓣的细致与柔和,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只剩下诗人与牡丹间的默契对望。
整首诗通过对牡丹之美的描绘,以及诗人对于这份美丽的情感寄托,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与深邃情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水调歌头·其六过后柳故居
露下菱歌远,萤傍藕花流。
临溪堂上,望中依旧柳边洲。
晚暑冰肌沾汗,新浴香绵扑粉,湘簟月华浮。
长记开朱户,不寐待归舟。恍重来,思往事,搅离愁。
天涯何处,未应容易此身休。
莫问吴霜点鬓,细与蛮笺封恨,相见转绸缪。
云雨阳台梦,河汉鹊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