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边庭(biān tíng)的意思:指边境地区,也可指边疆。
拊髀(fǔ bì)的意思:拊髀意为拍打大腿,表示极度高兴或欣赏。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孤愤(gū fèn)的意思:孤独愤怒,形容一个人在困境中感到孤立无助而愤怒。
何事(hé shì)的意思:表示问原因,询问事情的缘由。
惊尘(jīng chén)的意思:形容人或物出现时引起轰动或震动。
九重(jiǔ zhòng)的意思:形容层次或境界非常高。
叩阙(kòu quē)的意思:指叩击宫阙来求见君主或高官。也用来比喻恳请、请求或拜访上级或权威人物。
灵均(líng jūn)的意思:灵巧聪明,才智出众。
批鳞(pī lín)的意思:指批评、指摘他人的过失或错误。
前席(qián xí)的意思:指在座次上排在前面的位置,也可用来比喻地位高、地位重要的人。
去国(qù guó)的意思:离开自己的国家,背井离乡。
霜寒(shuāng hán)的意思:指寒冷的天气,也用来形容人的心情冷淡。
宣室(xuān shì)的意思:宣扬自己的才能或成就。
燕山(yān shān)的意思:指山脉的名称,也用来形容事物的高大雄伟。
逐臣(zhú chén)的意思:指逐个赶走官员,特指君主对官员进行清洗、整顿或清除异己。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游朴所作的《黄对兹给谏左谪永丰》。诗人以边庭之尘、去国之悲、九重之抚、霜雪之苦、宣室之对等意象,描绘出一位被贬官员的复杂心境与深沉感慨。
首联“边庭何事日惊尘,去国翻悲叩阙辰。”开篇便以边疆的尘土和离开国家的悲伤,表达了贬官的无奈与哀愁。诗人似乎在质问边疆为何如此动荡,同时又因离开朝廷而感到深深的悲哀。
颔联“本为九重分拊髀,敢云孤愤快批鳞。”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原本是为了国家利益而有所作为,却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不满,以免触怒权贵。这里“九重”指皇宫,“拊髀”则暗喻受到君王的赏识和信任。
颈联“霜寒楚泽迟吟棹,雪满燕山拥逐臣。”通过描述楚地的寒冷和燕山的积雪,形象地表现了贬官生活的艰苦与孤独。诗人仿佛置身于严寒之中,吟唱着自己的命运,而周围则是被贬官员的冷落与孤立。
尾联“宣室即看前席对,不须投赋问灵均。”诗人以历史上的贤臣如贾谊(宣室对)自比,期待能像他们一样得到君主的垂青和重用,不必像屈原那样通过投赋来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这既是对未来的憧憬,也是对现实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贬官生活境遇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意味。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