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雨疏欲歇,四山滞朝雾。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草衣(cǎo yī)的意思:指贫穷、贫困的衣着。
策蹇(cè jiǎn)的意思:策略困难,计划艰险。形容谋划困难,策略行动艰难。
寒渡(hán dù)的意思:指经历寒冬渡过河流,比喻经历艰难困苦,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前溪(qián xī)的意思:形容事物发展到临界点或关键时刻。
宿雨(sù yǔ)的意思:指长时间的雨水,也比喻积累已久的情感或事物。
微辨(wēi biàn)的意思:
亦作“ 微辩 ”。隐约而委婉地讽喻。《礼记·儒行》:“其过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数也。”《孔子家语·儒行》作“微辩”。
杳茫(yǎo máng)的意思:形容视线无法穿透,看不清楚。
有人(yǒu rén)的意思:表示某个地方有人存在,或某个事件有人参与、有人知道。
远烟(yuǎn yān)的意思:远处的烟雾,比喻事物的起源或根源。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初晴,晨雾缭绕的山间景象,以及诗人行走在南村道中的所见所感。
首句“宿雨疏欲歇”,点明昨夜的雨水已经稀疏,即将停止,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接着,“四山滞朝雾”描绘了早晨山间弥漫的雾气,给四周的山峦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种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沉思。
“野风吹草衣,策蹇下寒渡”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风起时,野风拂过草地,仿佛吹动了诗人的衣裳;而诗人骑着瘦马,沿着寒冷的渡口前行,这一画面充满了旅途的孤独与坚韧。这里的“策蹇”不仅指骑马的动作,也暗含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持与不屈。
“数峰入杳茫,微辨前溪树”则进一步渲染了山间的朦胧美,远处的山峰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只能隐约辨认出前方溪流边的树木轮廓,这样的景象既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也引发了对远方未知世界的遐想。
最后,“有人驱犊来,叱向远烟去”描绘了农人在晨光中赶牛的情景,他们或远或近,向着远处的烟雾走去,这不仅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日常场景,也与前面的自然景观形成了和谐统一的画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后山间清晨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行走在自然之中的独特感受,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生活哲理的思考,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田园画卷。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初入丹霞与九译禅友夜话
耳边闻有丹霞山,如闻说食不得餐。
十年梦想如一日,无昼无夜无忙閒。
违时失候乃一出,力羸筋怯惭衰顽。
丹梯似天不可及,十步一息穷跻攀。
攀藤直上最高处,俯视万山如米聚。
山僧怪我来何迟,相逢道新不道故。
初来但觉此山高,岂知更有高高步。
请师暂洗脚板泥,上床默坐消尘虑。
明朝日出天宇清,突出孤峰待师住。
送林四入楚
先生两脚如转磨,行走日多少眠坐。
昨暮东来晓西去,路指祝融峰顶过。
祝融峰顶日高高,野客山中犹爝火。
先生大笑行出门,八尺龙驹鸣駊騀。
谩从去日计归期,看我蒲团穿几个。
旁人借问客为谁,答道今日此翁前日我。
寻梅歌
野水断桥下山路,东风自来僧自去。
四望无人不知处,笑倚寒皋问枯树。
枯树欲枯枯不能,化作前溪一段冰。
相逢无语秘香色,骨格神仙心老僧。
老僧踏花如踏雪,老僧见花如见月。
此时欲辩两忘言,仰首高天搔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