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涪翁(fú w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在困境中坚持不懈,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状态。
俯首(fǔ shǒu)的意思:低头向下看或弯腰行礼,表示恭敬、顺从或屈服。
官奴(guān nú)的意思:指官员对上级奉迎逢迎,极度谄媚的行为。
何尝(hé cháng)的意思:表示反问,用于表达对某种情况或说法的否定。
千秋(qiān qiū)的意思:千秋,指长久的时期或长远的未来。
无力(wú lì)的意思:没有力量,力量不足
遗本(yí běn)的意思:指失传的古书、经典或文物。
一通(yī tòng)的意思:形容做事情没有条理,没有章法,杂乱无序。
折衷(shé zhōng)的意思:指在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观点、意见、需求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采取折中的办法或策略。
自怜(zì lián)的意思:自己可怜,对自己感到怜悯或同情。
-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鼐所作的《题二王帖(其二)》。诗中以“写付官奴论一通”开篇,描绘了将书法作品交付给官奴进行评述的情景,体现了对书法艺术的尊重与传承。接着,“千秋俯首有涪翁”,引用历史上的书法大家涪翁(即颜真卿),表达了对古代书法大师的敬仰之情,并暗示了后世对这些大师作品的推崇和学习。
“自怜无力收遗本”,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无力收集并保存那些珍贵的书法遗作,流露出对无法亲自接触和研究这些经典之作的遗憾。最后,“梁帝何尝擅折衷”,通过引用梁帝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对书法艺术的严谨态度,即使在帝王之尊也应保持对艺术的公正评价,不偏不倚。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深厚情感和崇敬之心,同时也反映了对历史传承和公正评价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