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塞上词·其四》
《塞上词·其四》全文
清 / 李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对佛跏趺白檀,红袈裟映澹黄冠

等閒不肯摩顶脱帽时时可汗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檀(bái tán)的意思:指纯洁无瑕的品质。

不肯(bù kěn)的意思:不愿意,不肯接受或执行某种要求或建议。

黄冠(huáng guān)的意思:指年轻人在学术或事业上非常有成就,超过了同龄人。

跏趺(jiā fū)的意思:指坐在地上,双腿交叉的姿势。

袈裟(jiā shā)的意思:指佛教僧人穿的衣服,也用来比喻假装虔诚或伪装自己。

可汗(kè hán)的意思:指古代蒙古、突厥等民族的首领或统治者。

摩顶(mó dǐng)的意思:指顶着头顶,形容极度疲劳或负担过重。

时时(shí shí)的意思:不断、一直、时常

脱帽(tuō mào)的意思:脱下帽子,表示对他人的尊敬或敬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边塞之地的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的庄严与虔诚。

首句“对佛跏趺爇白檀”,描述了僧人盘腿而坐,点燃白檀香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肃穆的氛围。白檀香烟缭绕,不仅净化了空气,也净化了僧人心灵,使他更加接近佛祖。

次句“红袈裟映澹黄冠”,以红与黄两种鲜明的颜色对比,生动地描绘了僧人的服饰。红袈裟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与淡黄色的帽子相映成趣,既体现了僧人的身份,又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第三句“等閒不肯轻摩顶”,通过“等閒”一词,强调了僧人对待头顶的恭敬态度,并非轻易为之。这不仅是对佛祖的尊敬,也是对自己修行成果的珍视,表现了僧人内心的坚定和对信仰的执着。

最后一句“脱帽时时拜可汗”,则以边塞特有的场景,展现了僧人对当地统治者的尊重。在边疆地区,僧人不仅尊崇佛法,也尊重当地的习俗和权力结构,体现了和谐共处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僧人在边塞之地的修行生活,以及他对佛法、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与尊重,是一幅生动的边塞僧侣画像。

作者介绍

李锴
朝代:清

(1686—1755)清汉军正黄旗人,字铁君,号眉生,又号豸青山人、幽求子、焦明子。李辉祖子。尝充笔帖式,旋弃去。乾隆元年举鸿博,未中选。以岳丈大学士索额图声势煊赫,避去,隐于盘山豸峰下。诗亦脱俗,而刻意求高,不免有斧凿处。有《睫巢集》、《尚史》等。
猜你喜欢

留题兰皋亭

雪后东风未肯和,扣门迁客夜经过。

不知旧竹生新笋,但见清伊换浊河。

无复往来乘下泽,聊同语笑说东坡。

明年我亦开三径,寂寂兼无雀可罗。

(0)

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次子由韵二首·其一

兰菊有生意,微阳回寸根。

方忧集暮雪,复喜迎朝暾。

忆我故居室,浮光动南轩。

松竹半倾泻,未数葵与萱。

三径瑶草合,一瓶井花温。

至今行吟处,尚馀履舄痕。

一朝出从仕,永愧李仲元。

晚岁益可羞,犯雪方南奔。

山城买废圃,槁叶手自掀。

长使齐安人,指说故侯园。

(0)

荆州十首·其四

朱槛城东角,高王此望沙。

江山非一国,烽火畏三巴。

战骨沦秋草,危楼倚断霞。

百年豪杰尽,扰扰见鱼虾。

(0)

云际院小池荷花才落一叶急承之

欲落荷花先自愁,如何落后免沉浮。

谁将碧玉圆盘子,和蕊和花一一收。

(0)

十二月二十七日大雪中过吉水小盘渡西归三首·其三

雪吹醉面不知寒,信脚千山与万山。

天甃琼街三十里,更飞柳絮与君看。

(0)

雪·其二

六幕同云岁又残,忽惊腊雪满群山。

谁知曳履涂中去,端有披蓑江上还。

三白吉祥千里内,六花飞舞两楹间。

诗成自怪无奇语,欲压刘叉思觉悭。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许宣平 黄式三 查道 蔡寅斗 范文程 刘裕 洪拟 司马懿 唐姬 顾可适 彭伉 安磐 王彦威 季振宜 刘弗陵 张肃 刘义庆 嵇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