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檀(bái tán)的意思:指纯洁无瑕的品质。
不肯(bù kěn)的意思:不愿意,不肯接受或执行某种要求或建议。
黄冠(huáng guān)的意思:指年轻人在学术或事业上非常有成就,超过了同龄人。
跏趺(jiā fū)的意思:指坐在地上,双腿交叉的姿势。
袈裟(jiā shā)的意思:指佛教僧人穿的衣服,也用来比喻假装虔诚或伪装自己。
可汗(kè hán)的意思:指古代蒙古、突厥等民族的首领或统治者。
摩顶(mó dǐng)的意思:指顶着头顶,形容极度疲劳或负担过重。
时时(shí shí)的意思:不断、一直、时常
脱帽(tuō mào)的意思:脱下帽子,表示对他人的尊敬或敬意。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边塞之地的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的庄严与虔诚。
首句“对佛跏趺爇白檀”,描述了僧人盘腿而坐,点燃白檀香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肃穆的氛围。白檀香烟缭绕,不仅净化了空气,也净化了僧人心灵,使他更加接近佛祖。
次句“红袈裟映澹黄冠”,以红与黄两种鲜明的颜色对比,生动地描绘了僧人的服饰。红袈裟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与淡黄色的帽子相映成趣,既体现了僧人的身份,又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第三句“等閒不肯轻摩顶”,通过“等閒”一词,强调了僧人对待头顶的恭敬态度,并非轻易为之。这不仅是对佛祖的尊敬,也是对自己修行成果的珍视,表现了僧人内心的坚定和对信仰的执着。
最后一句“脱帽时时拜可汗”,则以边塞特有的场景,展现了僧人对当地统治者的尊重。在边疆地区,僧人不仅尊崇佛法,也尊重当地的习俗和权力结构,体现了和谐共处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僧人在边塞之地的修行生活,以及他对佛法、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与尊重,是一幅生动的边塞僧侣画像。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留题兰皋亭
雪后东风未肯和,扣门迁客夜经过。
不知旧竹生新笋,但见清伊换浊河。
无复往来乘下泽,聊同语笑说东坡。
明年我亦开三径,寂寂兼无雀可罗。
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次子由韵二首·其一
兰菊有生意,微阳回寸根。
方忧集暮雪,复喜迎朝暾。
忆我故居室,浮光动南轩。
松竹半倾泻,未数葵与萱。
三径瑶草合,一瓶井花温。
至今行吟处,尚馀履舄痕。
一朝出从仕,永愧李仲元。
晚岁益可羞,犯雪方南奔。
山城买废圃,槁叶手自掀。
长使齐安人,指说故侯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