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觉生如梦,堪嗟寿不知。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长 安 卧 病 唐 /清 江 身 世 足 堪 悲 ,空 房 卧 病 时 。卷 帘 花 雨 滴 ,扫 石 竹 阴 移 。已 觉 生 如 梦 ,堪 嗟 寿 不 知 。未 能 通 法 性 ,讵 可 免 支 离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法性(fǎ xìng)的意思:指人的品行、行为符合道德法则,遵守法纪。
房卧(fáng wò)的意思:指在房屋内休息,表示安心休息或安居乐业。
讵可(jù kě)的意思:表示不可轻易接受或认同,多用于否定、拒绝或表示疑虑。
卷帘(juàn lián)的意思:指把帘子卷起来,暗指有所隐瞒、掩盖真相或遮蔽事实的行为。
空房(kōng fáng)的意思:空房指的是没有人居住的房间或房屋。
扫石(sǎo shí)的意思:扫除障碍物或不利因素,使事情顺利进行。
身世(shēn shì)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出身和背景。
石竹(shí zhú)的意思:指坚强、顽强不屈的品质。
通法(tōng fǎ)的意思:指通行的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也可表示通常的做法。
卧病(wò bìng)的意思:指因病而卧床不起。
雨滴(yǔ dī)的意思:雨滴是指雨水落下时的水滴,比喻微小的事物或细微的变化。
支离(zhī lí)的意思:分离、破碎、不完整
竹阴(zhú yīn)的意思:竹子的阴凉处,比喻安静幽雅的环境。
- 注释
- 身世:个人的经历和命运。
空房:无人居住的房间。
病时:生病的时候。
卷帘:卷起窗帘。
花雨:落花如雨。
扫石:清扫石头。
生如梦:生活如同梦境。
寿不知:对寿命无法预知。
通法性:领悟佛法或生活的本质。
支离:困顿、分散。
- 翻译
- 我的一生充满悲伤,常常独自病卧在空荡的房间。
拉开窗帘,花瓣如雨滴落下,扫过石头的竹影也随风移动。
我已经觉得生活就像一场梦,感叹自己对寿命的无从把握。
我还没有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又怎能避免人生的困顿和分离。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长安时的卧病之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抒发了生命如梦、寿命无常以及对佛法真理未能深刻理解的感慨。
首句“身世足堪悲”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处境和世事变迁的哀伤之情。紧接着,“空房卧病时”则具体描绘了诗人孤独且生病在床的情形,给人以凄凉之感。
第三句“卷帘花雨滴”中,“卷帘”暗示着诗人希望从室内的封闭空间望向外界,但又被病痛所困,不便出行。花瓣随雨滴落,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有些哀伤的情境。
“扫石竹阴移”则是诗人的细腻观察,他注意到了即使在卧病之中,也能感受到窗外竹叶的阴凉,以及石地上被扫过的迹象,显示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感受。
“已觉生如梦”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短暂、无常的一种超脱感。接着,“堪嗟寿不知”则是对生命长度不明确的慨叹,流露出一种人生无常的情感。
最后两句“未能通法性,讵可免支离”中,“法性”指的是佛教中的真理或宇宙的本质。诗人自认为尚未能够彻底理解这些深奥的道理,因此感到自己与宇宙和谐统一的状态还很遥远,从而引发了对“支离”(即精神上的孤独与迷茫)的担忧。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生病在床的个人体验,触及到了生命、佛法以及人世间的种种无常。诗人的情感世界丰富而深刻,同时也表现出了对宇宙真理的追求和对精神寄托的渴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