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树先邀月,孤灯远照天。
鸟来林下宿,花倚露中眠。
更出疏篱望,千峰没玉泉。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夜晚景象,诗人曹兼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莲庵四周的自然之美。
首句“日中常掩室,向晚步门前”,以时间的转换引出场景,白天时,莲庵内常常是宁静的,到了傍晚,诗人则走出门,步入这宁静的夜晚之中。这种由动转静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平和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
接着,“高树先邀月,孤灯远照天”两句,将视线转向了远处的景物。高大的树木似乎在邀请明月降临,而远处的一盏孤灯,则照亮了整个天空。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同时也暗示了夜晚的孤独与静谧。
“鸟来林下宿,花倚露中眠”描绘了夜晚的生物活动,鸟儿归巢,花朵在露水中沉睡。这一静一动的对比,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体现了自然界生命的和谐共处。
最后,“更出疏篱望,千峰没玉泉”一句,诗人走出莲庵的篱笆,向外望去,只见千山万岭隐没于一片清澈的泉水之中。这不仅展现了广阔的自然景观,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开阔与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在宁静夜晚中寻求心灵寄托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