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尘如不染,识照曩缘空。
《缘识·其二十四》全文
- 翻译
- 世间的忧虑和忙碌如同业障浮生
即使愚昧无知,智慧也能自我显现
- 注释
- 烦恼:指生活中的困扰和忧虑。
浮生:短暂而无常的生活。
业:佛教中指行为和因果。
愚迷:愚昧无知。
智:智慧。
自通:自然显现或理解。
根尘:佛教术语,根为内在心识,尘为外在环境。
不染:不受污染或影响。
识照:认识和洞察。
曩缘:过去的经验或因果关系。
空:佛教中指事物的本质为空性,无常和无我。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赵炅的作品,名为《缘识》。从这短小的几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世间纷扰烦恼的深刻体会,以及他对智慧与自我认知的追求。
“烦恼浮生业”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琐事和人生的无常感慨,"愚迷智自通"则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自我觉悟的心境。这里的“愚迷”并非贬义,而是指对世间真理的不解,对生活本质的模糊认识。而“智自通”则意味着诗人对于内在智慧的信任和实现。
接下来的两句,“根尘如不染,识照曩缘空”,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脱与觉醒。"根尘如不染"中,“根尘”指的是世间万物,"不染"则象征着诗人对于这尘世间的清净无为。而“识照曩缘空”则是说,通过智慧之光照亮了往昔的因果和关系,使得一切纠缠都变得虚幻不实。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自在解脱的境界,是对禅理与人生真相的深刻洞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偈颂七十八首·其五十三
道绵绵兮用也不勤,道绵绵兮寂也不灭。
二乘困堕于空无,众生执迷于分别。
菩萨区区于进修,诸佛唠唠于演说。
一句子妙出三乘,一念閒功超万劫。
水月茫茫兮舟棹闲,雪云冉冉兮路岐绝。
明明灵灵兮唯己自知,大辩若讷兮大巧若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