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僻天偏厚,亭幽春自深。
相携有馀庆,谁复问晴阴。
这首诗描绘了伦樾溪旁秀野亭的静谧春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远离尘嚣之地的独特魅力。首句“地僻天偏厚”点明了环境的偏远与自然的丰厚,为整幅画面奠定了静谧而丰富的基调。接着,“亭幽春自深”进一步强调了秀野亭的隐蔽与春天的深邃,仿佛这里独享着春日的宁静与生机。
“横塘澄碧练,过雨沐青林”两句,通过“横塘”与“青林”的描绘,展现了雨后清新的自然景观。横塘的水面如练般清澈,青林在雨水的洗礼下更加翠绿,生动地呈现了雨后大自然的清新与活力。
“百卉开将遍,纤埃寂不侵”则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与环境的纯净。百花竞相开放,装点了整个世界,而微小的尘埃似乎也被这静谧的氛围所净化,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最后,“相携有馀庆,谁复问晴阴”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享这份宁静与美好时光的喜悦,同时也暗示了对自然之美的永恒追求,不为外界的天气变化所左右,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秀野亭周围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的表达,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内心宁静生活的追求。
寺有泉兮泉在山,锵金鸣玉兮长潺潺。
作潭镜兮澄寺内,泛岩花兮到人间。
土膏脉动知春早,隈隩阴深长苔草。
处处萦回石磴喧,朝朝盥漱山僧老。
僧自老,松自新,流活活,无冬春。
任疏凿兮与汲引,若有意兮山中人。
偏依佛界通仙境,明灭玲珑媚林岭。
宛如太室临九潭,讵减天台望三井。
我来结绶未经秋,已厌微官忆旧游。
且复迟回犹未去,此心秪为灵泉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