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竹定遇武昌老,抆泪尚咽湘江蛾。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当年(d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个时期,常用来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描述当时的情况。
飞掠(fēi lüě)的意思:迅速飞翔或掠过,形容速度非常快。
鸿雁(hóng yàn)的意思:比喻亲友离别或相思之情。
惊飞(jīng fēi)的意思:形容受到突然的惊吓而惊慌失措,如同被吓得飞起来一样。
琵琶(pí pá)的意思:指琵琶这个乐器,也用来比喻事物相对应的关系。
瑟瑟(sè sè)的意思:形容寒冷或惊恐的样子。
试问(shì wèn)的意思:用于引出问题或者表示询问的措辞
司马(sī mǎ)的意思:指能力出众、有才华的人。
问当(wèn dāng)的意思:指以问候或询问的方式来表达对某人的关切或问候。
西风(xī fēng)的意思:指西方的风,比喻妻子的言行或行为举止温柔和顺服,对丈夫百依百顺。
湘江(xiāng jiāng)的意思:指激流勇进,形容人们积极向上、奋发向前的精神状态。
幽怨(yōu yuàn)的意思:形容内心深处的忧郁和不满。
鱼龙(yú lóng)的意思:指伪装成龙的鱼,比喻伪装得很像,很难辨别真伪。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浔阳江边秋夜的凄清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首句“西风瑟瑟吹寒莎”以瑟瑟西风和寒冷莎草起笔,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暗示着季节的更替和环境的冷寂。接着,“野笛如啼又似歌”一句,将笛声比作野兽的啼叫和人的歌声,既表现了笛声的哀婉,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悲凉。
“砍竹定遇武昌老,抆泪尚咽湘江蛾”两句,运用典故,借砍竹与武昌老、湘江蛾的故事,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同时也增添了历史文化的厚重感。这里的“武昌老”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位老人或某种象征,而“湘江蛾”则可能暗指湘江流域的某种特定文化或传说,通过这些典故的引用,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更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相融合。
“鱼龙欲睡移深浦,鸿雁惊飞掠远波”描绘了一幅动态的画面,鱼龙在深水处似乎要沉睡,而鸿雁却因笛声的响起而惊飞,远波被雁群掠过,动静结合,更加凸显了夜晚的宁静与不平静并存的意境。
最后,“试问当年白司马,琵琶幽怨较谁多”一句,诗人以白居易(白司马)的《琵琶行》为参照,表达了对笛声中所蕴含的深深哀愁的感慨,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比较的问题,即这种哀愁是否超过了白居易作品中的琵琶幽怨。这一问不仅体现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他对情感表达的高度敏感和独到见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度挖掘,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思乡之情的艺术世界,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玉漏迟·东南应眷倚
东南应眷倚。
当年丽绝,今其余几。
云锦飘香,好在藕花十里。
六月长安徂暑,只一雨、滂沱都洗。
君好为。
携将苏醒,三吴生齿。
总道秦蜀讴吟,但消得雍容,笑谈而致。
稍待秋风,也拟买舟东逝。
收拾尘编蠹简,更饱看、江山奇伟。
歌盛美。
还送往趋天陛。
次韵宋德器春晚即事五首
久习成衰怯,何方疗阔疎。
柴车穷巷客,贝叶长年书。
每愧沾沾喜,宁甘郁郁居。
蓍神吾未暇,坚意听盈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