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玉诚珉兮君之明。痛泣血兮山阿。
石之腐兮君我知。
这首诗《琴操五首(其二)荆山》由明代诗人童冀所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诗中“荆山兮日曛”描绘了荆山在夕阳下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苍凉而深沉的氛围。“款予璞兮君门”,表达了诗人渴望向君王展示自己纯洁无瑕的才华,却始终未能得到认可的心境。“世玉石兮罔分”,指出世间的评价标准混乱,真假难辨,暗含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皇览以余为谩,足再刖兮心不惩”,诗人自比为被误解的宝玉,即使遭受两次断足的惩罚,仍不改其志,体现了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予玉诚珉兮君之明”,诗人以玉自喻,但被误认为是石头,表达了对君王明察秋毫能力的质疑。“痛泣血兮山阿”,诗人因自己的才华未被赏识而痛苦哭泣,形象地描绘了内心的悲愤。“君不闻兮奈何,君不闻兮矢心不移”,诗人反复强调自己的忠诚与决心,即使无人理解,也矢志不渝。“石之腐兮君我知”,最后以石头最终会腐烂为喻,表达了诗人坚信时间会证明一切,自己的忠诚终将被君王所识。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象征手法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不公与误解时的坚持与抗争,以及对理想与真理的不懈追求。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