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又 送 道 者 王 法 圆 作 丐 宋 /王 之 道 誓 将 三 寸 舌 ,求 结 万 人 缘 。宝 刹 成 功 日 ,当 期 道 法 圆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宝刹(bǎo chà)的意思:宝刹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宝指的是宝藏、宝贝,刹指的是佛教寺庙。宝刹的基本含义是指珍贵的佛寺,也可以引申为珍贵的地方或事物。
成功(chéng gōng)的意思:比喻事情进展顺利,一帆风顺。
当期(dāng qī)的意思:指当前的时期或阶段。
道法(dào fǎ)的意思:
(1).道理法度。《管子·法法》:“明王在上,道法行於国,民皆舍所好而行所恶。”《荀子·致士》:“无土则人不安居,无人则土不守,无道法则人不至,无君子则道不举。”《韩非子·饰邪》:“先王以道为常,以法为本……道法万全,智能多失。”
(2).遵循效法。《韩非子·难言》:“时称《诗》《书》,道法往古。”
(3).遵守法制。《管子·任法》:“圣君亦明其法而固守之;羣臣修通辐輳,以事其主;百姓辑睦,听令道法,以从其事。”《管子·任法》:“法不一,则有国者不祥。民不道法,则不祥。” 尹知章 注:“道,从。”
(4).道教的教义。 晋 葛洪 《神仙传·墨子》:“乃入 周狄山 ,精思道法,想像神仙。” 徐志摩 《天目山中笔记》:“在东方人,这出家是求情感的消灭,皈依佛法或道法,目的在一切自我痕迹的解脱。”
(5).道教的法术。 晋 葛洪 《神仙传·刘京》:“ 隆 合服之,得三百岁,不能尽其道法,故不得度世。”《水浒传》第七十回:“马步军兵回头看时,你我对面不见。此是 公孙胜 行持道法。”
(6).即佛法。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体极不兼应》:“常以为道法之与名教,如来之与 尧 孔 ,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诚异,终期则同。”《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毗黎国》:“诸国来集,共遵道法。” 宋 范成大 《题记事册》诗:“划破虚空一剑閒,六根同转上头关。如今宴坐菴中事,政在凡夫道法间。” 明 冯梦龙 《量江记·母妻被逮》:“[贴]他二人初到,自未参讲道法。”
(7).泛指宗教的学说与法术。 茅盾 《子夜》十七:“她随侍老太爷十年之久,也不曾感到过这样温暖的抚爱。老太爷对待她始终就像一位传授道法的师父。”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一:“你是留心道法的,你看红灯照的道法,是哪一派?”人缘(rén yuán)的意思:人缘指一个人与他人建立起的良好关系,特指与他人相处融洽、受到他人喜爱的能力。
三寸(sān cùn)的意思:形容人的身材矮小。
三寸舌(sān cùn shé)的意思:指口才极好,能言善辩的人。
- 翻译
- 我发誓要用我的口才,去结交众多的朋友。
在佛寺大功告成之日,期待佛法修行圆满。
- 注释
- 誓:发誓。
将:拿。
三寸舌:比喻口才或言辞。
求:寻求。
结:建立。
万人缘:众多朋友。
宝刹:神圣的寺庙,指佛教寺庙。
成功日:完成或庆祝的日子。
当期:期待。
道法:佛法。
圆:圆满,完备。
- 鉴赏
这首诗是王之道在宋朝所作,名为《又送道者王法圆作》。从鉴赏角度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朋友离别及美好祝愿的诗句。
"誓将三寸舌,求结万人缘。"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语言的力量有着深刻认识,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语来建立与世人的联系和情谊,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交态度。
"宝刹成功日,当期道法圆。" 后两句则是在祝愿朋友在修行或事业上取得成功,并期待他能实现人生的圆满与自我认同的完成。这既是对友情深厚的情感流露,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精神追求和道德完善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通过寥寥数语勾勒出作者的情感世界和美好的祝愿。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赴巴南书情寄故人
南过三湘去,巴人此路偏。
谪居秋瘴里,归处夕阳边。
直道天何在,愁容镜亦怜。
裁书欲谁诉,无泪可潸然。
答梅圣俞灵乌赋
危言迁谪向江湖,放意云山道岂孤。
忠信平生心自许,吉凶何恤赋灵乌。
田家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颍州初别子由二首·其二
近别不改容,远别涕沾胸。
咫尺不相见,实与千里同。
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
始我来宛丘,牵衣舞儿童。
便知有此恨,留我过秋风。
秋风亦已过,别恨终无穷。
问我何年归,我言岁在东。
离合既循环,忧喜迭相攻。
语此长太息,我生如飞蓬。
多忧发早白,不见六一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