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对梅·其七》
《对梅·其七》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一花春已满,香外更无春。

不是从清夜,闻香岂得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是(bú shì)的意思:表示否定、不属实或不符合实际

岂得(qǐ de)的意思:表示事情不可能或者不能如愿以偿的意思。

一花(yī huā)的意思:指同类事物中的一个代表或者其中一个特别突出的人或物。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对梅(其七)》。诗中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梅花高洁品质的赞美与敬仰。

首句“一花春已满”,以“一花”点明了梅花在春天中的独特地位,暗示了梅花虽为单朵绽放,却足以让整个春天充满生机与活力。这不仅描绘了梅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象,也寓意着梅花在自然界中的重要角色。

接着,“香外更无春”一句,进一步强调了梅花的独特香气。这里的“香外”不仅指出了梅花香气的浓郁,更暗含了梅花香气能够超越视觉,直接触动人心,使人在嗅到这股香气时仿佛置身于春天之中。这种超越感官的描述,体现了诗人对梅花香气的深刻感受和高度评价。

“不是从清夜,闻香岂得真。”这一句则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了在宁静夜晚才能真正体会到梅花香气的纯净与真实。这里不仅赞美了梅花香气的高雅与纯净,也暗示了在喧嚣与浮躁的世界中,唯有静心才能发现并欣赏到自然之美。这不仅是对梅花的赞美,也是对人们心灵净化的一种呼吁。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梅花的美丽、香气以及其所蕴含的高洁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纯净心灵的向往。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秋日凤凰台即事

三山远落穷江尾,一水横过接石头。

兰棹几双船细细,芦场无数屋浮浮。

断云归去商量雨,黄叶飞来问讯秋。

总为登临能作兴,若为陈迹替人愁。

(0)

溪干喜晴

阴云西捲去徐徐,照眼晴空意豁如。

何处飞来双白鹭,浅溪逆上小红鱼。

经风忍见折残柳,饱雨欣闻暴长蔬。

新月宜人须痛饮,南来况已得儿书。

(0)

有警示训·其二

种种心生种种危,急须毒手下钳槌。

要令独坐空斋里,打出人间万弩围。

(0)

送刘元思倅三山

碧玉峰前诏趣回,雅知金耀要清才。

彯缨即盍班行去,岸帻还因便养来。

丽句时应梦池草,安书日可到庭槐。

府公况是深知己,引领同看禁苑梅。

(0)

和后村书窗韵四首·其二

乍可轮生角莫驰,蓑衣好在不妨披。

相寻日月急如箭,休笑尘埃钝似椎。

老去诗篇多感慨,古来书卷几兴衰。

箪瓢乐处虽难会,却是知之亦好之。

(0)

方遣三山学记仍寄径山文字笔砚稍宽梁秘阁忽送金钟千颗此吾乡名品也·其二

虽云莆荔胜闽中,诸品如今未改容。

寄语宋香陈紫辈,还他先进是金钟。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柯九思 王时翔 俞德邻 王绅 区怀年 薛始亨 释宗杲 金武祥 张方平 区怀瑞 丁澎 宋登春 韩邦奇 高濂 郑用锡 何乔新 何中 龚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