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余古洞游,人树身相挤。
蝠有赤如乌,花何香胜桂。
既出窈及平,遂疑阴得霁。
遗篇世有传,胜图今谁继?
百岁(bǎi suì)的意思:形容人长寿,活到一百岁。
百世(bǎi shì)的意思:百世意为百代,表示永恒、久远。
大海(dà hǎi)的意思:比喻广阔无边的海洋,也比喻广阔无边的事物或领域。
东南(dōng nán)的意思:指东南方向。
方罫(fāng guà)的意思:指直角尺,比喻严谨、正直的人。
飞雨(fēi yǔ)的意思:形容雨势非常大,如同飞翔一般。
风烈(fēng liè)的意思:形容风势猛烈,声势浩大。
高蹑(gāo niè)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行为举止端正。
寒日(hán rì)的意思:指寒冷的天气或寒冷的日子。
老僧(lǎo sēng)的意思:指年老的佛教僧人,也用来形容年纪大的人。
列阵(liè zhèn)的意思:整齐地排列成行,形成有序的队伍或阵势。
瞥目(piē mù)的意思:瞥目是指目光短暂地扫视或投射到某个地方或某个人身上。
晴明(qíng míng)的意思:晴明指的是天空晴朗明亮,没有云彩和阴霾。在成语中,晴明常用来形容人的眼睛明亮、睿智。
身相(shēn xiāng)的意思:指人的体态和外貌。
树身(shù shēn)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的本质、实质或核心部分。
四望(sì wàng)的意思:四处观察,四方面都看得很清楚。
遂疑(suì yí)的意思:消除疑虑,明确事情的真相。
天际(tiān jì)的意思:指天空的边缘或远方。
天垂(tiān chuí)的意思:指上天降下来的恩赐或祥瑞,也表示天意或天命。
外来(wài lái)的意思:指来自外地或外国的人或事物。
云外(yún wài)的意思:指远离尘世纷嚣,超脱尘俗的境地。
阵势(zhèn shì)的意思:阵势指军队或队伍的布阵和态势。也可指某种力量的形成和表现。
驻节(zhù jié)的意思:停留在节日期间,不离开或不参加其他活动。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瑞岩山的登山之旅,以及对山中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感受。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历史文化的感慨。
首先,诗人以“高蹑已松颠,有松尚天际”开篇,生动地描绘了登山时的壮丽景象,仿佛与天相接的松树,给人以极高的视觉冲击力。接着,“更上尽树松,四望天垂盖”,进一步展现了登山过程中的壮观景色,四周被苍茫的天空所包围,营造了一种开阔而神秘的氛围。
“东南见大海,青浮寒日外”,诗人从山顶眺望,海天一色,寒日映照在海面上,呈现出一片宁静而又深邃的景象。随后,“征樯云外来,瞥目忽已逝”,描述了远处船只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瞬间消失的情景,体现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
“老僧雪蒙顶,自言近百岁”,诗人遇到了一位年迈的僧人,其形象与山中环境融为一体,增添了几分禅意。接下来,“导余古洞游,人树身相挤”,诗人跟随僧人游览古老的洞穴,人与树紧密相连,仿佛置身于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奇妙世界。
“蝠有赤如乌,花何香胜桂”,诗人对山中奇特的生物和芬芳的花朵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多样性和生命力。最后,“既出窈及平,遂疑阴得霁”,诗人从狭窄的山路走出,眼前豁然开朗,仿佛阴霾散去,心情也随之愉悦。
“客言山中石,方罫列阵势”,诗人听闻山中石头排列有序,如同阵列一般,暗示了自然界的规律与秩序。接着,“南塘驻节地,风烈足百世”,描述了山中一处名为南塘的地方,历经百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象征着坚韧与永恒。
“遗篇世有传,胜图今谁继?”诗人感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表达了对后人能否继续发扬光大传统文化的思考。最后,“岩瀑古难平,晴明飞雨籁”,诗人以岩瀑为喻,赞美了自然界的壮美与和谐,即使在晴朗的天气里,也能听到雨声般的美妙声音,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在瑞岩山的登山体验,以及对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生命现象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昔与几道论物理,初若不合终有取。
行严理不减几道,文辞益达真其偶。
滔天新说荡忘返,徒使学者失所守。
山移海覆俄自败,始信吾道可长久。
子于学术诚善变,非但心悟实身受。
速宜著书道甘苦,后生循循得切诱。
世人欲杀定何意,正坐名高博众诟。
冲寒过我示新作,抑郁穷愁聊一呕。
不妨独以文为诗,莫与时贤较升斗。
子诗泠泠如暗泉,非行非止声锵然。
每过吾庵必有作,此庵与世元无缘。
道人庵居复夜起,冥行万里无人烟。
赋成自书用草隶,偶出小技惊时贤。
岂知遽已入诗语,妙借老丑增殊妍。
胸中抑塞未能和,容我小缓调哀弦。
世人久见轻,谁归念逝者?
当时相重意,得此盖已寡。
此意殊不忘,耿耿中难舍。
偶然见翰墨,何意接杯斝。
恒斋废右肱,左臂犹挥洒。
豪情晚未尽,中有泪盈把。
曾侯感知己,风义托弓冶。
使我书其端,怆怀平生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