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美而哀伤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荒郊野外在雾霭笼罩下的景象,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波动。
首句“荒郊霾雾掩残香”,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略带悲凉的氛围。荒郊之地,本就显得孤寂,加之雾气的笼罩,更增添了几分朦胧与神秘。这里的“残香”不仅指自然界中即将消散的花香,也暗喻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引发读者对生命短暂和美好易逝的感慨。
次句“惜舞怜歌总断肠”,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在这样的环境中,“惜舞”和“怜歌”似乎成为了一种奢侈的行为,因为它们需要情感的投入和表达,而这在荒郊的寂静中显得尤为珍贵。然而,即便如此,这些情感的流露仍然无法避免地触及了内心的深处,让人感到痛苦与悲伤,仿佛是断肠之痛。
接下来的“脆折锦棚呼谢豹”,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锦棚”(可能是指装饰华丽的舞台或场景)赋予了生命,使其在风中摇曳,发出呼喊,仿佛是在哀叹时光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终结。“谢豹”一词,源自古代的民间传说,常用来形容春天结束时的景象,这里借以表达季节更迭、美好时光不再的主题。
最后一句“数声哀些咽斜阳”,将整幅画面推向了高潮。随着夕阳的逐渐西沉,几声哀鸣在空中回荡,如同是对一天结束的叹息,也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这句诗以夕阳作为背景,不仅渲染了画面的氛围,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有限性,给人以深深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构建了一个既美丽又哀愁的世界,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之情,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深刻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奉酬家仲畇尚书
昔我居柴墟,菰芦托幽窅。
弱冠事柔翰,闭户恣研讨。
经畬服许郑,词条撷江鲍。
如以碧镂管,仰窥青玉昊。
沥液漱回甘,散襟抒夙抱。
咫闻夸耳食,奥阼矜目巧。
通籍入承明,阊阖集簪袅。
兹白争权奇,飞黄咸服皂。
翠毂何雕锼,珊鞭相窈袅。
我似沧海粟,独对寒庭筱。
解颐寻匡衡,书空笑殷浩。
亦有金薤篇,但作宴瑱饱。
诗摹蚓窍微,字仿蚕眠小。
高冠虽切云,下士难闻道。
罗友逢揶揄,王澄真绝倒。
皇华忽駪征,白檀除热恼。
恩遇山海宽,报称涓埃少。
文轸谈竹王,锋车慑华䝤。
风尘厄辕驹,岁月过隙鸟。
谁知㽛町遥,重见戈甲扰。
钦䲹声已去,蛛蝥丝尚绕。
安得霹雳手,迅使霜箨扫。
勿令斗蜗角,相搏梦盬脑。
防秋静边亭,媐春集屯堡。
方今多鼓鼙,思之元发缟。
江汉生烽霾,妇孺积忧悄。
虐焰肆豨突,妖氛逞兔狡。
行当捧海浇,慎莫聚铁造。
罴虎严止齐,刍粟精覈考。
六韬奋鹰扬,七萃喜凫藻。
捷书奏甘泉,俘玉作典宝。
蠮螉清远塞,鲸鲵戮遐岛。
宵旰勤可纡,黔黎慰宜早。
请赓七德歌,愿向五湖老。
只余一片冰,怀中未能了。
荩箧无著书,花砖叨视草。
琳琅校天禄,殿阁趋云表。
珂影玉河深,钟声金阙晓。
再持英簜行,不觉舟车挠。
山水协素心,吟啸愧长爪。
苍茫鸿蹋雪,辗转虫食蓼。
付之括地图,浮以清酒醥。
大笔何淋漓,高咏发朕兆。
我归学放翁,年丰谢富媪。
安神艺苑间,怀旧烟波渺。
松柏见本性,岁寒期共保。
《次韵奉酬家仲畇尚书》【清·吴存义】昔我居柴墟,菰芦托幽窅。弱冠事柔翰,闭户恣研讨。经畬服许郑,词条撷江鲍。如以碧镂管,仰窥青玉昊。沥液漱回甘,散襟抒夙抱。咫闻夸耳食,奥阼矜目巧。通籍入承明,阊阖集簪袅。兹白争权奇,飞黄咸服皂。翠毂何雕锼,珊鞭相窈袅。我似沧海粟,独对寒庭筱。解颐寻匡衡,书空笑殷浩。亦有金薤篇,但作宴瑱饱。诗摹蚓窍微,字仿蚕眠小。高冠虽切云,下士难闻道。罗友逢揶揄,王澄真绝倒。皇华忽駪征,白檀除热恼。恩遇山海宽,报称涓埃少。文轸谈竹王,锋车慑华䝤。风尘厄辕驹,岁月过隙鸟。谁知㽛町遥,重见戈甲扰。钦䲹声已去,蛛蝥丝尚绕。安得霹雳手,迅使霜箨扫。勿令斗蜗角,相搏梦盬脑。防秋静边亭,媐春集屯堡。方今多鼓鼙,思之元发缟。江汉生烽霾,妇孺积忧悄。虐焰肆豨突,妖氛逞兔狡。行当捧海浇,慎莫聚铁造。罴虎严止齐,刍粟精覈考。六韬奋鹰扬,七萃喜凫藻。捷书奏甘泉,俘玉作典宝。蠮螉清远塞,鲸鲵戮遐岛。宵旰勤可纡,黔黎慰宜早。请赓七德歌,愿向五湖老。只余一片冰,怀中未能了。荩箧无著书,花砖叨视草。琳琅校天禄,殿阁趋云表。珂影玉河深,钟声金阙晓。再持英簜行,不觉舟车挠。山水协素心,吟啸愧长爪。苍茫鸿蹋雪,辗转虫食蓼。付之括地图,浮以清酒醥。大笔何淋漓,高咏发朕兆。我归学放翁,年丰谢富媪。安神艺苑间,怀旧烟波渺。松柏见本性,岁寒期共保。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71867c6c74062bb0980.html
丙午初冬寓居报国寺赋诗·其三
长安十月飞繁霜,西风落叶戛金商。
道场隙地一千亩,颓垣破础凄荒荒。
坏塔陂陀野狐噪,华楹漫漶饥鼠忙。
忆昔宪皇兴作日,飞楼涌殿何巍昂。
外家恩泽敌田窭,祖师势要凌侯王。
三百年来变陵谷,龙象孱弱鼪鼯狂。
毗卢阁子今安在,向时铁凤蟠穹苍。
铜驼荆棘古所叹,今我何为独旁皇。
鼻涕垂颐不须管,况问人世沧与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