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望登古台,台高极人目。
欲览碑上文,苔侵岂堪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古台,观赏景物的意境。首句"旷望登古台,台高极人目",表明诗人怀着淡远的情怀,攀登一座古老的台阁,这个台阁之高,几乎触及人的视线极限,显示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向往。接下来的"叠嶂列远空,闲花杂平陆",则是从台上所见景象的描绘,层层叠嶂连绵至远处,与天空相接,而在这广阔的平原间,野花散布,无拘无束。"白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一句,更增添了一种超然物外之感,白云如同自然的画笔,在诗人所居的窗棂间自由穿行,而远处的松竹则显得格外生机。
最后两句"欲览碑上文,苔侵岂堪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与探求之心。古台之上,往往刻有碑文,但时光荏苒,这些文字已被苔藓所覆盖,不易阅读。这不仅是对物理世界的描写,更是对时间流逝和历史记忆的深刻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文古迹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化的怀念和敬畏之情,以及个人心境的宁静与超脱。
霁雪生寒,瘦筇招我,去寻陈迹。
归潮自碧,送尽何郎词笔。
倚东阑、留取断云,酒边独自横怨笛。
记重门款后,梅阴携手,夜来初积。
相逢更苦,问葛帔栖风,有谁追惜。
庭荒墅冷,负了当时游历。
耿无言、古萝自春,旧题败壁蛛网蚀。
算匆匆、莫付哀弹,百岁如过翼。
楚眉乍敛。风挂巘碧,回画江馆。绳系乌短。
去魂暗掣,烟骚断云幔。溅笺泪满。
书破浪草,幽信鱼远。
分棹歌婉,夜舻记取,瀛堧判君岸。和阕旧欢夕。
绛泪倾珠通舣线。争负素樽,垂灯羞粉面。
际未了鹃春,催梦风箭。十年谁见。
共鬓抵奁霜,多恨撩乱。几酣吟、怨蕉同展。
寒玉霏,晴波好。夜雪山阴到。
一竿高隐,半幅闲情,钓残照。
富春清梦醒,故国扁舟小。
记梨花弄月,摇浪水乡晓。暗尘空,旧恨了。
怕入长安道。渔蓑绿浸,鹭艇青浮,卧江表。
放歌回冷眼,敛影舒芳抱。话忘机,醉归烟霭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