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别》
《送别》全文
清 / 许丽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萋萋草绿,又是暮春时。

灼灼桃花放,难为送别悲。

马嘶国门外,舟傍潞河涯。

此去多烟水,何人共赋诗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草绿(cǎo lǜ)的意思:形容植物或景色的颜色非常绿,非常鲜艳。

芳草(fāng cǎo)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或人物。

赋诗(fù shī)的意思:指以优美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国门(guó mén)的意思:指国家的边境或国界。

马嘶(mǎ sī)的意思:形容马儿长嘶声,比喻形势紧迫或战争即将爆发。

暮春(mù chūn)的意思:指春季接近尾声的时期。

难为(nán wéi)的意思:为难、困扰、不容易

萋萋(qī qī)的意思:形容草木茂盛、繁荣的样子。

送别(sòng bié)的意思:离别时向别人送行,表示道别。

桃花(táo huā)的意思:桃花是指桃树开花的景象,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爱情或婚姻。

烟水(yān shuǐ)的意思:指炊烟和河水,也泛指人烟稠密的地方。

灼灼(zhuó zhuó)的意思:形容光亮明晃晃的样子,也用来形容热情洋溢、生机勃勃的景象。

鉴赏

这首清代许丽京的《送别》描绘了春天离别的场景。"萋萋芳草绿,又是暮春时",诗人以茂盛的芳草和暮春时节作为背景,渲染出一种离别的伤感氛围。"灼灼桃花放"进一步点明季节特色,桃花盛开,却也增添了离别的凄美。"难为送别悲"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深哀愁。

"马嘶国门外,舟傍潞河涯"通过马鸣和船只靠岸的细节,描绘出送行的场景,国门外的马嘶声与河边的舟影,都暗示着友人即将远行。最后两句"此去多烟水,何人共赋诗",既写出旅途的迷茫与未知,又流露出诗人对能与谁一同吟诗作赋共度此刻的遗憾,深化了离别的孤独感。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情感真挚、画面生动的送别诗,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离别场景的精准刻画。

作者介绍

许丽京
朝代:清

猜你喜欢

上陵

上陵何所见,但见柏与松。

柏枝一何盛,松枝一何青。

白杨蔽其上,秋风萧萧鸣。金为阙。玉为楹。

石为马,桐为龙。重泉一以闭,万古不复醒。

悟彼泉下人,喟然伤中情。

今日乐且乐,延年万寿春。

(0)

怀子相

越王城上黯销魂,万里秋风动蓟门。

君自平生称国士,南迁岂负信陵恩。

(0)

五子诗·其五王比部世贞

元美自名家,弱龄骋高步。

骀荡尚书省,深衷托词赋。

雅郑难为听,聋俗多所误。

寥寥韶濩音,师涓独早悟。

卓荦李中郎,携手即广路。

骐骥憙服骧,千里不反顾。

高歌送浮云,阴阳莽回互。

调笑天地间,焉知中所慕。

千载亦须臾,宁论贵与富。

惟有琼瑶篇,可以垂竹素。

(0)

题梅轩号

江南有梅不见雪,冀北雪多梅花稀。

惟有中州风土好,梅花雪花相映晖。

孤根深托云石里,天与清香岂偶尔。

不向春光藉艳阳,宁随上苑争桃李。

老干雪铺翻助清,层冰万丈影涵明。

幽姿皎皎尘埃绝,琴瑟逼人冷气生。

万树丛中呈淡妆,百花头上吐寒芳。

翛然远峤轻风起,吹落乾坤草木香。

一枝洁素羞粉白,娟娟月姬着新裳。

一枝黄萼梁园发,攒金缀粟色微茫。

一枝朱英丹换骨,错认夭桃带浅霜。

一枝紫蕤蕾初破,晓霞飞落绯衣傍。

一枝同心并头开,晴沙酣睡双鸳鸯。

疏影笼月,瘦骨插天。劲稍穿石,枯隙藏烟。

莺蝶不相识,风雨更媥妍。

冰葩冻蒂应难落,一任凄凉羌管弄前川。

古瘦清香原太始,品题群花更无比。

一段幽闲惟自知,岂容凡眼窥红紫。

羡君孤梗迥绝俗,梅花如人人如玉。

得意移来轩后栽,松竹交映惬衷曲。

樽酒相看花解语,似促早上金门去。

商家正须和羹材,休为花神滞野墅。

花落结实调鼎春,烹来端可荐枫宸。

惟愿分种千万山,以解苍生万斛之渴尘。

(0)

苦阴雨

云黯黯兮郁愁结,雷隐隐兮哀怨绝。

雨潸潸兮血泪下,水泠泠兮悲声咽。

鸟乱啼兮怜人苦,花零落兮谁是主。

欲入深兮无永穴,欲高飞兮无翰羽。

扪胸问心心转迷,仰面呼天天不语。

混宇宙兮不分,蔼烟雾兮氤氲。

西风起兮天霁,挂远树兮夕曛。

聚还散兮暮云平,晦复明兮日初晴。

何时回怒兮天王圣明。

(0)

和赵兵马海壑韵

残魂零落又经年,尽日凄然掩泪眠。

啼鸟似怜人寂寂,空楼独对月娟娟。

死生浪寄乾坤外,勋业虚思泰岳巅。

还草万言书欲上,踟蹰何处是尧天。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