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苏 州 寒 食 日 送 人 归 觐 唐 /李 频 江 城 寒 食 下 ,花 木 惨 离 魂 。几 宿 投 山 寺 ,孤 帆 过 海 门 。□
声 泼 火 雨 ,柳 色 禁 烟 村 。定 看 堂 高 后 ,斑 衣 灭 泪 痕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斑衣(bān yī)的意思:指穿着有斑点的衣服,比喻身上有瑕疵或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高后(gāo hòu)的意思:指在某一领域或方面具有出色的成就或表现。
孤帆(gū fān)的意思:指独自行动或独自承担风险。
海门(hǎi mén)的意思:指出海门,比喻言辞直率,直截了当,毫不隐讳。
寒食(hán shí)的意思:指寒食节,也指寒食节期间的寒食禁火。
花木(huā mù)的意思:指花草树木,泛指各种植物。
江城(jiāng chéng)的意思:指大江流域中的城市,特指长江流域的城市,也可泛指美丽的城市。
禁烟(jìn yān)的意思:禁止吸烟。
泪痕(lèi hén)的意思:泪痕是指因为悲伤或哭泣而留下的痕迹。
离魂(lí hún)的意思:形容情感激烈,心神离体
柳色(liǔ sè)的意思:指柳树的颜色,也用来形容春天柳树的绿色。
篷声(péng shēng)的意思:指大风吹动帆篷的声音,比喻威风凛凛、气势磅礴的样子。
泼火(pō huǒ)的意思:指无端地挑起争端或争吵,使本来平静的局势变得紧张。
山寺(shān sì)的意思:山寺是指位于山中的寺庙,也可以用来比喻僻静、幽深的地方。
烟村(yān cūn)的意思:指农村或偏僻乡村。
泼火雨(pō huǒ yǔ)的意思:形容用力极大,猛烈如火的攻击或斥责。
- 翻译
- 在江城的寒食节,花木似乎也带着离别的哀愁。
我在山寺中度过几夜,独自乘船经过海门。
船篷被雨点打湿,像泼洒的火焰,柳色在禁烟的村庄中显得更加凄凉。
我期待着回到家中,登上高堂,那时斑白的衣衫上泪痕已不再可见。
- 注释
- 江城:指代某个城市,可能因季节而寒冷。
寒食:古代节日,清明前一天,禁烟火。
惨离魂:形容离别之情悲痛。
山寺:远离城市的寺庙。
孤帆:孤独的船只。
海门:江海交汇的地方。
篷声:船篷被风吹动的声音。
泼火雨:形容雨点密集如火。
禁烟村:因寒食节禁烟火而显得寂静的村庄。
堂高:家中的高大房屋。
斑衣:指老年人的衣服,这里代指家中长辈。
泪痕:泪水留下的痕迹。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寒料峭的江城景象,诗人表达了一种孤独与凄凉的情感。开头“江城寒食下,花木惨离魂”两句,通过对寒食节气的描述和对自然界萧瑟状态的刻画,营造出一种萧索哀伤的氛围,其中“花木惨离魂”更是用来形象地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凉。
接着,“几宿投山寺,孤帆过海门”两句,则透露出诗人的漂泊无依和对远方的向往之情。诗人在山寺中度过了几夜,显得飘零而又寂寞,而“孤帆过海门”则是对自由与解脱的渴望。
第三句“篷声泼火雨,柳色禁烟村”,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篷声如雷鸣,火雨交加,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戏剧性的场面,而“柳色禁烟村”则是对这种自然力量的顺应与接受。
最后,“定看堂高后,斑衣灭泪痕”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伤和对往事的回忆。诗人坚决地要去看看那座高堂之后的情形,而“斑衣灭泪痕”则是说诗人的悲伤已如此之深,以至于连眼泪都变得斑驳,仿佛化作了不易消散的痕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怀与艺术造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夜中不成寐
夜中不成寐,披衣步前庭。
荣荣无尘杂,四面敞且平。
俯听众窍静,仰视疏星明。
眇然寓其间,一粟浮大瀛。
滔滔汇众浊,涓流若为清。
矧今六八年,华发日夜生。
平生信古学,及此将何成。
妄动多险阻,深居来讥评。
和同岂不愿,矫揉非其情。
世眼自丑好,千载有重轻。
所志不可移,坐待邻鸡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