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发寒垆窍,閒书折股钗。
琢云裁月遍,俪白粲红皆。
笔误翻缸落,金清入梵谐。
分阄时一赛,驱闷几回徘。
古砚文全蚀,废铛耳半埋。
此诗描绘了在法华庵中,雨天里众公以诗相竞的情景,充满了文人雅趣与禅意。首句“苦发寒垆窍”,以寒炉之孔喻诗思之苦,形象地表达了创作时内心的挣扎与煎熬。接着“閒书折股钗”一句,以折钗之闲散比喻诗人的随意挥洒,展现了创作过程中的轻松与自由。
“琢云裁月遍,俪白粲红皆”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云月比作可雕琢的素材,白与红则代表了诗人对色彩的运用,表现了诗人在创作时的细腻与丰富想象力。接下来,“笔误翻缸落,金清入梵谐”描绘了创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小失误,以及诗人对佛法的领悟,体现了诗人的豁达与超脱。
“分阄时一赛,驱闷几回徘”则展示了诗人们在创作之余的互动与游戏,通过比赛来驱散创作的疲惫,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态度。最后,“古砚文全蚀,废铛耳半埋”两句,以古砚与废弃的锅耳为喻,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法华庵中雨中诗会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哲学,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思考,是一幅充满诗意与禅意的生活画卷。
我曾游徐无,绝顶峰上头。登峰更宿峰之楼。
下视众山皆培塿,疑是银涛千里翻清秋。
今复跻天桥,危坐入东海。飘飘心迹真仙宰。
沧波万叠涌艨艟,又疑云烟出没笼崴嵬。
西送月无痕,东瞻日初浴。
除却升沈赤白丸,惟有滉瀁一色连天绿。
仰寥泬,俯幽宫。神不可召,蠡不可穷。
但学谢安石,悠然云海中。
不学郭璞狂,浪说蹄涔同。
我心先为坡仙得,走笔大书示二客。
兹游奇绝冠平生,一言能抵千行墨。
涯涘渺不见,仙药安可期?
放怀且迈洪流外,看作桑田未变时。